户海印 齐银山 苏 星 王 军
摘要:美联储巨资购买国债这一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举措,将加剧美元的贬值,直接影响到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的价值,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我国输入型通胀的风险。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高度重视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行为中蕴涵的巨大风险,尽快采取相应行动,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对美国通胀与美元贬值的风险。
关键词:美联储;购买国债;影响;应对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2-0007-03
美联储今年3月18日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中购买至多3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并增加7500亿美元收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使其收购规模扩大至1.25万亿美元,以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和其他利率。美联储成为今年继英国、瑞士和日本央行之后第四家收购政府债券以增加货币供应抗击经济衰退的央行。这是美联储40年来首次在刺激经济的名义下购入国债,是一种很罕见、很剧烈的刺激政策,将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一、如何认识美联储的超常规行为及其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1非常时刻的不得已之举与两难抉择。宣布收购国债标志着美联储已正式将政策重心转入量化宽松,即刻意通过各种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美国海外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和政府债券出现下降的态势下,美联储此举客观上可以保证美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有效推进,避免财政部大规模发行国债而市场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同时也避免了财政部发债成本过高等问题。当然,这样的救市政策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因为从理论上讲,一国央行是不应直接购买该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的。一旦开了这条口子就意味着一国的财政赤字被直接货币化了,这无疑等同于发行基础货币,其实质含义就是通过开动印钞机来把钞票注入市场,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此举显然属于不得已而为的极端救市举措,其原因就是美国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经被用到极致,不再有效。美联储基准利率从5.25%一路调降到了0.25%,几近零利率的市场状况实际上封杀了美联储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当然,不管我们称美联储此举是“自杀”还是“赌博”,其政策注定只能是两个极端,或者救市成功,让美国经济起死回生,或者是更加悲惨的结局,即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成为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医治的癌症——“滞胀”。
2短期内维持国债市场稳定的积极举措。美联储出手购买美国长期国债,有助于增加短期内对国债的有效需求,弥补国债市场可能出现的供求缺口,以遏制美国新增国债收益率显著上扬,从而避免存量国债市场价值显著缩水,维持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降低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以帮助美国经济更早地从危机中摆脱出来,这是美联储决定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的根本原因。同时,此举也意在安抚美国国债市场上的投资者,以避免债权人出现抛售国债的“羊群行为”,造成国债市场崩盘,切断美国政府最可靠的融资渠道。
3有助于经济摆脱衰退走向复苏。对于欧美等国家来讲,央行购买国债是有效激活市场融资,改善市场流动性,确保金融市场稳定的良方,对各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美联储的举措也可以看出,其主动扮演了直接入市购买国债的投资者角色,救市意图非常明显,救市心情十分迫切,目的就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增强信贷市场流动性,借此来压低按揭和其他消费者的长期贷款利率,期望能够实现创造需求、刺激消费、重振美国经济的目标。
4中长期内蕴涵着美元大幅贬值与严重通胀的风险。从中长期来看,美国政府用于稳定国债市场供需状况的短期举措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因为美联储购买国债的过程就是释放基础货币的过程,因此很难保证美国经济一旦转好能马上抽回巨额的流动性,这意味着未来通胀的风险和美元贬值的风险将会加大。换句话说,美国有可能通过制造通胀来“赖账”。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截至2009年2月12日,美国人均负债达到3.5万美元。由于债务是以美元计价,随着美联储大肆印刷美元,美元贬值也就意味着其负债所对应的实际财富将大大减少。而对美元持有者来说,无论美联储是打算开动印钞机来购买长期国债,还是用短期国债来“调包”长期国债,无疑都已经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消息出台当日,美元兑主要货币的汇率全线暴跌,美元指数当天出现自198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正是这一失望情绪的宣泄。另一方面,滥发美元及美元大幅贬值将导致全球进入下一轮通胀,这将意味着黄金、原油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飙升难以避免。美联储的非常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投资者对于通缩的忧虑,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受此推动,近期美国股市三大指数出现暴涨,亚太和欧洲股市亦多数上扬,国际有色金属,原油、黄金价格也是大幅飙升。黄金、原油价格暴涨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美国,一旦恶性通胀来临,仅此两种商品价格的暴涨就能给美国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利益,加上它在农产品等一些重要的大宗商品领域具有的垄断供应地位,足以支持它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从中长期看,未来全球的通胀水平将会较快反弹上升,而各国经济将“刚出龙潭,又入虎穴”。经济大萧条这种“负增长+通缩”的情况虽有望得以避免,但“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威胁很可能在明后年出现。
二、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美联储这一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举动,无疑将加剧美元的贬值,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美元外汇储备的价值。目前中国持有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其中超过65%投资于美元资产,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7396亿美元。短期美元的疲软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降低,将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投资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若为了规避美联储这一举动的不利影响而减持美国国债或其他美元资产,如果量太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量太大,美联储可能继续天量买入,也可能导致一个双输的结局。减持带来的连锁反应将使我国未来可能将遭受美元贬值、美国国债收益下降双重损失。另一方面,如果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则意味着这些美元资产的未来不确定风险正在加剧。美元的贬值也将在客观上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加剧我国外需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我国福利的进一步外溢。
2美元的疲软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一些国家货币的贬值必然会增加我国本币升值的压力。这主要是通过两大渠道来形成:一方面,目前美国市场持币观望的资金会大量流入投资收益较高的我国,造成我国流动性泛滥的外部压力,这使得本币需求被肆意抬高,不利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像我国这样正在进行汇率和资本管理市场化改革的国家而言,所面临的流动性冲击将会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本币升值的压力会对我出口企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的冲击。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外依存度较高,短时间内进行调整有一定的
困难,再加上我国经济整体的状况相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所以,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升值压力在美国事实上“赶出”美元资金的零利率政策下会变得越来越大,如何保证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出口部门效益的“软着陆”将是我们所要尽快解决的又一大难题。
3我国经济因为美国货币政策的“开闸”增加了输入型通胀的风险。美国滥发货币必然导致各国都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进一步降息以防止本币兑他国货币过多的升值和以投机为目的的“游资”流入等。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竞争可能会加快通胀的形成,在实体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价格高企,库存增加,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对我国而言,国内进一步降息或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也随之大大提升,下半年的风险在于市场通胀预期回升之时,政府是否会改变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并回收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如果不这样做,经济将可能面临未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如果这样做的话,目前很多基建项目可能会因为没有效益或缺乏后续资金而导致大量银行坏账的出现。因此,如果全球通胀快速出现,我国经济同样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三、应对超常规行为需有超常规对策
在经济危难之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美元体系的霸权式威力。对美元体系的这种特权以及因此给我们带来的被动对其进行指责没有意义。这就是现实的金融秩序,尽管不合理,但是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能代替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适应。客观来看,美联储巨资购买国债仍有其积极的一面,在传统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已经失效的情况下,它有助于迅速刺激经济活动,并给抵御通缩构筑最有力的防线。必须看到,美国经济的好转是包括中国外向型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好转的主要前提。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拯救经济的所有努力都应为我们所乐见。尽管我们很不高兴,但从长计议,非常时期我们不妨容忍美国的短期行为,让美国渡过难关。当然,我们也必须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高度重视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行为中蕴涵的巨大风险,尽快采取相应行动,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对美国通胀与美元贬值的风险暴露。
1就此展开与美国的政治磋商并建立相应的双边机制,并提升对IMF等旧的国际金融秩序产物的改革要求。中国作为第三大经济体,作为美国国债的主要购买国和投资大户,应该在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上发挥重要作用,应该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当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可以将是否增持甚至减持美国国债作为与美国讨价还价的政治或经济砝码。以中国央行为代表的国际债权人,需要美国政府就美国国债的真实市场价值作出可置信的承诺,并将此作为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前提条件。例如,中国央行应该要求美国政府将新增国债的收益率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挂钩,要求美国增加通胀保护式国债的发行量,并要求把部分存量国债置换成通胀保护式国债;在从中国获取救市资金时,应以出售适当比例的黄金,替代全额发售国债。
2可考虑运用汇率政策,使人民币贬值10%左右,以稳定外需。在目前外需疲软、国际经贸环境剧变、各国纷纷纵容本币贬值以刺激出口的形势下,有关部门应当顺应当前世界经贸形势的变化,配合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措施,让人民币适时适度贬值,以减低出口企业成本,增强竞争力。
3目前不宜也无法大规模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适度增持短期美国国债仍不失为稳妥有效的次优策略。就短期而言,尽管美元资产收益率在下降,继续增持美元及美元资产的风险固然存在,但相对欧元、英镑等外币形式,持有或增持非美元资产、盲目抛售美元资产的风险显然更大,只能在“坏”与“更坏”之间作选择,持有美国国债还是比较安全的。尽管增持黄金储备、购买优质实体资产也是应对美元贬值的有效措施,但在短期内都面临着买不到的价格风险和不易得的政治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经济持续下滑以及短期内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不会改变的背景下,没有足够的理由将新增美元储备再转换为其他币种,适度稳步增持以美国国债为主的美元资产仍是目前较好的选择。这也会带动其他国家增强对美元的信心,有利于世界经济尽快复苏。这既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当然从长期来看,适时对外汇储备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可能地增加购买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战略性资源与大宗商品的现货、期货以及相关企业的控股权或参股权势在必行。
4继续向国内银行体系及实体经济释放流动性,以适度通胀或适度通胀预期抵御通缩压力。虽然我们还不需要采取央行购买国债的手段来刺激经济,但面对较强的国内通缩压力和尚不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运用降息及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手段,进一步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尽快复苏,已显得很有必要。对轻微的通货膨胀无需过度惧怕,以高失业率为代价换取一时的低通货膨胀率,是得不偿失的。
5在采取扩大内需等反周期措施的同时,应继续加快推进改革,尽快放松管制。短期来看,处理好解决危机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尽快推进各项体制改革,要改革而不是倒退;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立足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调整结构而不是简单的逆周期调节;着力破除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大面积垄断,加大垄断性行业改革的力度,要打破垄断而不是回归旧体制;全面清理向城乡居民征收的各种税费,分阶段分步骤地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要让利于民而不是与民争利;调整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主旋律仍应是减少政府干预。扩大市场作用,要放松管制而不是强化干预。长期来看,不要过度惧怕通胀,失业比通货膨胀更可怕;不要过度惧,怕过热,经济过冷比经济过热更可怕;尽快开放民间资本,压制民间资本的效率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