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程机械的维修技术

2009-06-17 06:48李付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5期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机械磨损与维修的定义,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原则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介绍了提高工程机械维修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机械磨损;恢复性维修;预防性维修

中图分类号:TK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5-0052-02

随着我国工程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保证工程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已是相关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在很多企业中,对机械设备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使其管理、使用与维修保养均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维修是恢复工程机械技术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隐患,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因此,维修好机械设备,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机械化生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极为有用。

一、工程机械磨损与维修的定义

(一)工程机械的磨损

工程机械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项目使用机械时,由于摩擦、震动使机械发生了形体磨损。这是机械的主要磨损形式,这种磨损在机械的不同使用期也有所不同。机械在闲置停放中也要产生形体磨损。它主要由自然力作用引起,如温度、湿度、灰尘、有害气体等的影响,使其发生锈蚀、老化、变形等现象。项目使用和停放中发生的机械磨损都将使零部件的原始尺寸发生变化,改变零部件之间的形位公差,从

而导致机械丧失精度,性能衰退,直至丧失工作能力。

(二)工程机械的维修

传统的观念认为维修是维修人员进行的一种保证性的技术工作,它与设备的设计与生产不相关。实际上,随着机电机械产品的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维修的内容和意义也随之拓宽。维修根据其目的与时机通常可以分为:(1)恢复性维修,又称排除故障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可以包括下属一项或几项活动: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更换、再装、调准及检测等。恢复性维修常常是非计划的。(2)预防性维修,通过对设备的系统检查、检测和发现故障征兆并采取措施以防止故障发生,使其保持在规定状

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润滑、操作人员监控、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和更换等工作。

二、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特点与原则

(一)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或个人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而是通过综合的技术措施,使设备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的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降低成本。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广泛的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二)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原则

工程机械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要求两个层面理解:第一原则是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第二原则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

三、提高工程机械维修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维修执行程序

工程机械负责人或操作者应填写维修机械故障申请单,申请单中应有机械名称、型号、系列编号、位置及故障现象等,供维修人员尽快地做好各项维修准备工作;同时申请单中还应列有故障原因分析、解决方法等供以后的维修工作参考;故障维修结束后,申请单中应有申请人签名认可,再将全部项目完成了的维修申请单分类存档;重点设备的重大故障抢修完毕后应进行专门的故障分析,总结故障分析报告;定期对维修申请单进行检查,对各类故障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这样既可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又能节省维修费用。

(二)积极发展多种复合维修工艺

原有的工程机械维修工艺只能使有故障的机械通过维修后其使用性能接近原机的性能,没有包含技术进步的因素。而改善性修理是采用新装置、新材料和新技术修理旧机,使修复后的旧机大显神通到或接近新机的性能。今后,随着CAD 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广泛应用,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工程机械的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缩短,传统维修方法将更多地被复合维修工艺所取代,它们能综合各法之长、弥补各法之短,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修理工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三)建立智能化的维修网络

智能化的维修网络将成为21世纪工程机械维修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欧洲很多国家,工程机械维修服务网已遍布全国,各地区均有配件中心仓库,业务人员仅用两三分种就可以掌握维修站点和某种配件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运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超越地区和时空界限,将工程机械的科研机构、技术咨询、生产厂、维修厂、配件站和使用单位联系起来,实现远程、快速、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生产厂以此作为售后服务的主要手段,通过与工程机械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维修服务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从施工现场获得信息,按最佳效率时就有权取的措施完成售后服务。

(四)提高工程机械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

现代维修的概念已经发展到涵盖工程机械从设计、制造到运行、修理和报废的全过程。因此,传统的维修观念和以经验为主的技艺性修理显然不足,必须培养高级的机械管理和维修人才。对企业来说,在职维修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在职培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业务能力为主,系统地补充或更新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拓宽思路,从而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能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门人才。企业的维修工人同样也是培训重点。针对企业自有工程机械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其懂得一般知识,重点培养动手能力,一般故障诊断处理能力,修理工艺要求等。工程机械的使用操作人员重点是培训操作和维护保养能力。本文作者在整个江南厂的维修工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发现质量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或者建议,对于条件所限的项目则召集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在三年多的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无数,解决问题无数,没有把任何发现的质量问题留给客户。

(五)其他

维修人员在操作时,应没有被锐边和突起划伤、被重物砸伤的可能和被电击的危险。要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内容进行使用、润滑、调试、保养;按编制的维修技术指南和维修标准进行维修;按机械设备本身的特点采取最合理的维修工艺、材料和方法,取得较好的维修效果。

以上是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中几个主要方面提出的一些看法。我们认为,只有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到各环节,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延长设备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保持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葆丸.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社,2003.

[2]徐久军,严志军,朱新河.机械可靠性与维修性[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

[3]陈学楚.现代维修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张志彬,岑德宏.冶金机械企业设备维修管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报,2006,(16).

[5]张树美.设备维修管理方法的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1996,(11).

作者简介:李付涛(1979-),男,安徽阜阳人,南通联合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