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建设”为主题的“中国(贵州)首届村官论坛”于2009年11月7日至8日在贵州省赫章县召开。会议由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贵州大学中国试验区研究中心主办,中共赫章县委、赫章县人民政府承办,晚晴杂志社、法制生活报社、当代贵州网协办。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的贺信对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切希望,对全体参会人员是巨大的鼓舞,对论坛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重庆、北京、贵州各省、区、市的优秀村官代表、专家、学者和部分企业家,还有贵州省相关市、州、地、县、区党委组织部代表和部门260多人。在中国第一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发轫地、“贵州屋脊”所在地赫章县举办最基层的“村官论坛”,共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村级经济和谐发展大计,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创举。
整个论坛就“怎么当好新时代村官”、 “三农”问题与小康社会建设、农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演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化构建、土地流转与城镇化发展模式等5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努力找出一条切合中国农村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与会代表认为,这次论坛开得生动、活泼,论坛的主题选得好,出席嘉宾的层次高,参与面广,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前瞻性强,问题探讨有相当深度。经过与会村官、专家、企业家以及相关组织部门代表的认真研讨,形成以下七点共识。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忽视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在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限制的约束。如果不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无从实现。
2.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针对区域的实际,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毕节试验区赫章县推进的“历史文化兴县、矿业强县、农产富县”战略实践,自然优势与人文优势的结合,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融合,无论是欠发达地区还是发达地区,构建生态文明村是值得推崇的范式。建设生态文明村,迫切要求做到超前规划先行,特色产品立足,基础设施强化,公共环境美化,文化娱乐场所明净。
3.利用价值规律,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产业。长期以来,贵州毕节就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毕节地区就积极探索和践行“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毕节的实践证明,必须要充分运用价值规律,把握市场先机,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前景广阔。
4.企业要转变发展观念,倾力关注“三农”发展变革。我国的农村是一片博大的市场,广大农民是市场的主体,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首要任务。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下经济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企业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农村区域间、企业间与政府间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及创新机制,竭力克服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循环生产,应用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履行社会责任,携手创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生态企业范式。
5.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农民必然要走出农村,其承包地必然要参与流转;同时,实行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又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基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理应主推“三个流向”:流向在家农民,流向专业大户,流向龙头企业。同时,应该提出科学合适的目标,突出重点,不搞一哄而起和“一刀切”,树立联动理念。
6.探索建立新时代村官考核评估和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从教育培训、待遇、保障等多方面,建立完善符合新农村发展的选人、用人的评估办法和评价体系。
7.中国(贵州)首届村官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本论坛将继续由当代贵州杂志社主办,赫章县委、县政府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同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希望各村、各企联手参与,共同创建,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