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庆 王 东 张 弛 孙 斌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由本社与贵州大学主办,赫章县委、政府承办的“中国·(贵州)首届村官论坛”就是一超前谋划的举措。
由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贵州大学中国试验区研究中心主办,中共赫章县委、赫章县人民政府承办,晚晴杂志社、法制生活报社、当代贵州网协办的“中国·(贵州)首届村官论坛”于2009年11月7日至8日在毕节地区赫章县成功举行。
在开幕式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万禄宣布论坛开幕。省政府副省长谢庆生、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等省领导专门发来贺信。谢庆生在贺信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如何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建设文明富裕的美好家园,是各村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薛永应,省委讲师团团长龚晓宽,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祖平,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晓宪,省社科联副主席徐静,省建设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朱靖华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分别主持、主讲了有关专题。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晓宪主持开幕式,当代贵州杂志社副总编辑孙明强主持了闭幕式,赫章县委书记范元平致欢迎辞。
据有关方面介绍,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村官们介绍成功经验,交流工作体会,探讨创新实践,互动传递信息,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建设为主题,强化科学发展的理念,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发展。通过举办论坛的形式,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广大“村官”的成长和发展。
参加论坛的专家在作现场点评时一致认为,村官们的发言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从自身的感受体现出了新时代村官不可缺少的一个共同的基本素质,即现代意识、创新勇气、务实品质、发展理性、人文理念和单方奉献精神。论坛紧紧抓住了时代的主旋律,对当前农村工作的难点、热点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农业发展提出了较好的思路和理念。
来自重庆与省内各区、市、县的优秀村官代表、专家、学者、部分企业家及省内相关市、州、地、县、区党委组织部代表等参加论坛。通过论坛各分题的讨论,形成了本次论坛的成果《赫章共识》。
在开幕式上,当代贵州杂志社还与我省著名非公有制企业贵州道坤铁业签订战略协议。
村官眼中的“三农”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由当代贵州杂志社与贵州大学主办,赫章县委、政府承办的“中国·(贵州)首届村官论坛”就是一超前谋划的举措。参与论坛的领导、专家、企业家、村官代表精彩的观点和理念,是整个“论坛”最大的成果。
顾晓坤(道坤铁业董事长、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青杠村村委会名誉主任):在公司发展的同时,应该对所在村的发展做点实打实的工作。作为名誉主任,我对整个村的发展和思考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教育上如何扶持。先后捐资200多万元帮助建设校舍,解决贫困学生的书本费,并承诺该小学的学生只要考取大学,凭正式录取通知书每人可到公司领取10000元的资助费,考取中专的领取5000元,这一承诺10年不变,现已有8名学生领到了资助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曾经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贫困孩子求知的眼睛,就有一种涌动的热流激励自己办好事、办实事,并希望通过自己行动唤起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二是从基础设施上如何改变封闭的环境。三是企业如何与所在区域的共同发展。办企业就要想法办好,办好企业就应该回报社会,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
郭 华(平坝县乐平乡中寨村村委会主任):一是必须从行动型村官向思想型村官转变。要学会关心时事,了解国家制定的发展方针政策。同时,要充分理解政策,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二是争做学习型与胆识型相结合的村官。既要转变单一书本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式,又要有胆识,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三是履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责任。四是放下架子,民主办事,做服务型村官。要办实事,做到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并真心为群众服务。五是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人生价值观。
张明玖(潼南县双江镇灵湾村村主任助理):重庆的村官、大学生村官跟贵州的有点区别。区别之一,重庆的大学生村官必须经过考试,限文凭、限专业进行考试,然后再进行面试才能够进来。区别之二,重庆的村官考核是双述双评。首先是到村党委去述职,然后由他们评定合不合格,再到镇党委去述职,评定合不合格,如果评定都是合格,两年之后就自动转为公务员。然后薪资待遇是参照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外重庆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制度有一个规划,就是说五年之内,乡镇的主要领导必须有大学生村官出现,县、区的部门主要领导必须有大学生村官出现,这是它的村官制度与贵州的不同。另外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有一个制度跟贵州有点不同,这个制度不多,就只有三项,就叫“三项制度”。第一项就是村的党支部书记定期接待群众,第二是党委委员要访问群众,第三是党支部书记要按时办结并反馈群众交待的事情。我们大学生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住性子、入乡随俗、艰苦奋斗、努力学习、踏实工作、融入百姓、当好村民,才能做好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王清华(黄平县寨碧村党支部书记):思路决定出路。要看一个村的发展前景,首先要看该村是否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其次就是要为群众增收致富多想办法。一是独创开展党员“联一扶二帮三” 活动;二是积极抓好村级工会建设和劳务输出。再次就是要为群众多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第四是要为群众掌好权、管好事:一是实行片区管理制;二是制定了“三公开两监督”;三是实行四级调解程序;四是实行村三大干主动服务制度。率先在全县实行村干部坐班制,方便群众办事,还实行村支书、主任接访和下访制度,深入群众听取呼声,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交给群众。
张敦云(贵阳市小河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一是根据大寨村的优势,将村剩余的20多亩土地和矿山机械厂老住宅区结合在一起进行改造,建一个大型商业市场,形成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持有股份的固定资产,并进行整体经营管理;二是将原供销社旧址和部分村民房屋进行拆迁改造,扩大农贸市场,补充上河城市场的不足;三是发展符合西南环线区域产业带规划相一致的4S汽车修配城;四是结合城中村改造发展在当地有一定基础的小五金市场或者风味小吃一条街。
余留芬(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一是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找准生态致富之路;二是抓实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农村发展之基。俗话说:“农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岩博村按照 “树小康观念,建小康班子,打小康基础,出小康思路,干小康业绩”的思路着力解决村级班子建设如何适应加快产业化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以建设“有思路、会致富、能带动、肯干事”的村班子为目标,转变村干部选任观念落实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村班子成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代晓国(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岭村党总支书记):一是创新思路 ,以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健全服务机制,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辐射能力。三是强化群众引导,走符合群众实际的发展道路,开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途径。以“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可靠的供需关系,初步形成企业与农户建立多样化利益连接关系,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罗昌盛(镇宁自治县募役乡桐上村党支部书记):“穷思变,变才通”,为了解决这一发展瓶颈,我组织村两委班子到华西村等沿海先进地区去考察、学习。回来后通过 “两委会”讨论后决定:以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齐奔小康为发展目标,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创建“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为指导思想,明确了以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社,集中全村人力、物力,户户参股,兴办企业,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实施载体的发展路子。
陈廷明(湄潭县核桃坝村党支部书记):“支部+公司+协会”是核桃坝村茶叶产业向规范化、集团化、产业化迈进的重要一步,通过“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形成了“户户有茶叶,集体搞加工”、“ 家家农工商,致富奔小康”的产业发展带动模式,在茶青交易、加工、包装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公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同时,村党支部还积极争取外资投入,先后引进和组建了资产均在1000万元以上的砖茶有限责任公司、四品君茶业公司、遵义湄潭老村长茶叶有限公司等4家大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核桃坝村的茶产业经济。
候玲珑(重庆市黔江区白石乡复兴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白石乡提出并在全区推广的一个“六分” 工作法。一是分线作战,各施其职。把全乡工作分成五条线:农业一线、农业二线、基础设施线、政策法规线和党群保障线;二是分式定岗,绩效运转。按照因事设岗、易岗定人,双向选择的原则,将全乡在职干部职工全部定员定在岗定在各条线上,书记、乡长负责对各条线的统筹协调,在定岗时,体现以人为本,基本做到每个干部都有岗位;三是分级考核、追踪督查,坚持成绩管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与线长和事业站所负责人、村委干部鉴定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一级考核目标。四是分块核算,以钱养事。做到各处线和事业站所管人、管事、管钱相统一,权、责、利相一致;五是分类记酬,绩效管理。将机关公务员工作津贴全部浮动与绩效考核挂钩。六是分等奖惩,强化兼营。
龙云启(贵阳市乌当区顺海村党支部书记):一是要立足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二是农村城镇化发展并不是形式上建一些小城镇摆在那里,只有花架子,没有内涵;三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矛盾;四是必须有超前意识,合理配置各方面资源,善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蒋华舟(赫章县平山乡中山村联合总支书记):中山村采取了“村两委+合作社+项目经理+农民股东、外来投资人”的产业运行模式发展村级经济。在建设过程中,由合作社与投资人(龙头企业)合作,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互利互惠的原则,投资人以资金入股,合作社以管理、技术、市场入股,解决所实施项目的管理、技术和市场销售难题,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农家肥入股,解决农户无项目无资金的发展难题。在专业合作社的运作过程中,村委会由直接抓村级经济建设转变为委托合作社进行产业运作,而合作社委托懂技术懂管理的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的执行和运营。
黄玲(金沙县岚头镇岚丰村党支部书记):针对岚丰村的实际,提出了“远抓林果近抓牧,生态家园迈大步”的设想,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路线,将触角伸向省内外市场,龙尾指向千家万户,用经济利益作纽带,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农民生产经营有信心,产品销售有渠道、销售价格有保护,增强了生产预见性,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朱高学(平坝县天龙镇竹林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科学发展的规划,坚持治人先治本,治穷先治根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个富字,立足一个好字,突出一个快字,从源头抓起。开展“一送五会”活动, “一送”就是送老百姓一门致富的门路。“五会”就是教老百姓会种植、会养殖、会经营、会办小企业、会帮助人。最终实现农民居住有新房子,包里有票子,仓里有谷子,基本实现小康。
邵云芳(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渡口村党支部书记):一是因地制宜上项目,在增强后劲上求突破。二是各显神通建载体,在打造平台上求突破。三是完善制度严管理,在增收致富上求突破。坚持村组干部蹲点服务企业、坚持村务、组务、党务公开等制度,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四是加强领导作榜样,在发挥表率作用上求突破。
领导、专家的观点
李万禄(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这个论坛跟当前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联系起来,是一种创新思维。今天参加论坛,感觉非常好。这些村官,这些来自最基层的“细胞”,是跟老百姓联系最直接的我们党和政府的最基层的代表。人们经常谈谈思想,交流经验,提提意见,想想办法,这是个非常好的事情。第二个是希望继续办下去,每年或者一两年办一次,选取不同的主题,也采取这种方式,让最基层的同志来讲,我们的媒体把它报道出去。现在我退休了,退休了就有时间来听了,非常高兴。比如说,我们可以反思过去在工作当中对基层关心不够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回去以后有机会我会向省里有关领导同志汇报,呼吁。
薛永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今天如此高规格的论坛,我觉得对大家来说是一种幸运,作为我自己觉得非常幸运。能够有《当代贵州》这样的杂志,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时代的主旋律,能够抓住这样大的一个选题,能够给大家创造这样一种机会,有助于我们的研究,感谢当代贵州杂志社和赫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创举。其次,村官工作虽然非常苦、非常累,其实大家并不孤独。从历史上来说,很多专家、学者、老前辈,最初就是在农村工作。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所以说并不孤独。我们有企业的参与,有媒体的关注,还有专家学者尽力的研究,有各位村官的大胆创新,我觉得大家不应该孤独。最后一点我想说各位村官制度上的创新给学术界提供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大家在经济领域有很大的创新,发展思路不是一味的高科技产业,为啥一味的不要高科技产业呢?这要立足我们贵州的实情,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走生态产业的道路,走一种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然后有一位书记还做了一个“下访”的制度,不仅把他的工作范围局限在村的范围内,而且还扩展到城市,把那些外出打工人员、留守儿童、返乡农民工,通过紧密的制度联系起来,这是很好的创举,这为我们学术界提供了一个非常迫切的话题,为什么村官和专家学者他们的身份不一样呢?在这样一种村官的身体力行创业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研究出一些制度,改变这样一种现状,做更好的一种制度创新。
徐静(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我想今天参加这个论坛的专家和我一样都有很深的感受,确实是这些村官们从自己身边切身的体验,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呈现出了心灵的变化,所以给我很多启发。就题目来说,“如何当好新时代的村官”有两个关键词,“新时代,村官”对我们今天的这个论坛作了最好的点评,从新时代的视角,从最基层的时政的需求和他们各自最切身的心理体验,对论坛的主题作了最好的回答,各位的发言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但我想对我,对我们在坐的大家,对领导、对专家,对在坐的学者,可能共同的启发就是他们的发言都从一个敢于探讨自身的感受,体现了新的时代村官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共同的素质。基本的素质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就是现代意识、创新勇气、务实品质、发展理性、人文理念和担当奉献精神。所以,我们要谢谢他们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吴祖平(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一是我们的论坛结合国情和省情,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论坛。李万禄同志说得好,这个村官论坛要结合贵州的“三农”问题来开拓创新。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实现小康的省份,我们人均GDP过了1000美元,为什么说我们没有实现整体小康呢?问题就出现在“三农”上,没有村官的作为,就没有我们“三农”问题的解决。解决“三农”问题有赖于我们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我们新一代的村官。要解决“三农”问题,一要抓好增加,二要抓好减少,增加农民的收入,做大分子,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分母。分母减少,分子加大,“三农”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这些有赖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村官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创造辉煌。所以论坛意义重大,希望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第二是借用我们的论坛在今天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大家记住,有我们村官的共同努力,我们也能创造出“华西村”式的辉煌。在我们村官的实践中,希望大家抓好四个字“德、知、志、行”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农民、农村才有希望。
龚晓宽(省委讲师团团长、研究员):作为一位农民来看城市的时候,感觉像是站在地上往天上看,当然通过改革开放30年,现在城乡差距大幅度的缩小,但我们又不得不说,总体上,差距其实还比较大,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城市的小康水平已占了总体小康水平的90%,但我们农村这里只到60%。我们怎么来改变农村面貌,靠什么?特别靠我们辛辛苦苦在农村的广大农民朋友,特别靠我们在那里的村官,今天听到这么多村官的发言,我很感动。我们要真正的到乡下去,看看我们这些基层的干部,是多么的辛苦,还要脸朝黄土背朝天,还要为大家,为村里的发展,来出主意,想办法。从这些方面,我们要更多的关心我们的村支书。凡是经济发展好的村,一定有个带头的好领导。要多做的是实事,而不是纸上谈兵。
林光进(贵州省旅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对村官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练意志,吸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偏远山区去,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那是有才之人、有能力之人、有远见之人学有所用,用学有所成实现人生抱负的广阔天地。作为一个商人、一个学者,更像是一个基层普通的工作者。在事业有成之后,我们策划并且出资推出的贵州第一个“科技孵化器”,坚持自己的企业走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我心中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志之士有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能为贵州的经济快速发展献上我们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