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建立长效机制

2009-06-16 05:29张车伟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创新能力

张车伟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渐加深,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往年相比变得更加严峻。最近,国家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首要位置加以考虑和解决,出台了许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然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非金融危机造成,也不会随着金融危机消失而得到解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需要短期见效快的政策,更需要从制度和机制上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要充分认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1998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约108万,2009年增加到610万,大学毕业生数量在过去10年翻了两番多,很多人因此认为大学招生规模迅速扩张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这种看法虽然并不错误,但也并没有找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潜力巨大。高等教育虽然在过去10年中快速扩张,但我国大学教育毛入学率仍然只有22%,绝大多数适龄青年仍然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发达国家的大学毛入学率都在50%以上(法国为56%,日本为55%,英国59%,美国为82%,韩国为91%)。即使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中国要想赶上发达国家平均67%的大学毛入学率水平,还需要40多年的时间。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我国大学生数量并非太多,而是太少,高等教育仍然需要数量规模继续扩张。事实上,很多发达国家在处于类似我国的发展阶段时,大学生就业远没有我们今天这么难,那么,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归纳起来看,大学生就业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直接体现,具体来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来自这样几个:

一是经济增长更多地创造了生产性岗位,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供给不足。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之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性部门扩张驱动,这决定了经济增长虽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这些就业机会主要分布在生产性领域和部门,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严重不足。大学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的同时,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并没有同比例增长,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性部门扩张驱动的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大学生就业难在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有长期打算。

二是经济增长内生性和自主性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我国经济增长的另外一个阶段性特征是对外部需求依赖过重,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自主性不足。作为世界工厂,我国主要承担了产品的生产环节,仅仅得到与产品生产环节相关的就业岗位,与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相关联的就业岗位都被国外“拿走”,而这些岗位恰恰都是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正因为如此,中国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与经济高速发展极不相称的困难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首先需要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需要转变增长方式,需要鼓励创新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决定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复杂性。

三是大学教育改革滞后、缺乏创新导致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差,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严重滞后,大学教育同质性强、创新能力不足,极大地削弱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就业市场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流大学、二流大学甚至三流大学的毕业生,都在争抢同样乃至同一个就业岗位。大学教育缺乏创新导致大学生过度依赖别人给予工作机会,缺乏自己创造工作机会的动机和能力。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超过20%,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足3%。大学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还应该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大学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大学教育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问题的根源。大学教育缺乏创新性不仅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内生性和自主性不足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难与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和内生性不足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和解决。

首先,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投资和改革的重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能力,这就要求必须改革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把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突破点,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造就了我国劳动力资源在生产领域的竞争优势,这一优势是推动我国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在生产领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被削弱,靠生产部门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无法永远维持,这就要求我国的经济必须增强内生的增长动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从“创新”中去寻找。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教育投资先于物质资本投资的理念,把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投资,改革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成功与否不能看培养了多少毕业生,而必须看造就了多少创新性人才。创新能力应该成为衡量一流大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杆。

其次,设立大学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基金,增强大学毕业生创业能力。大学既要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基地,也需要成为创新的实验基地。可以考虑在重点研究型大学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从资金政策和硬件方面予以支持,让有创新意愿和能力的大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能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国家可以考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对那些有志于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以信贷和资金支持。这样的基金不应该视为商业投资,而应该视为人力资本投资,视为国家能力建设的一部分,属于国家的战略性投资。

第三,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型城市服务应该有更加明确的激励手段。基层和中小城市存在着大学毕业生的巨大需求,但这种需求因为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和中小城市服务而难以得到满足。国家最近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仍然需要更加明确的激励措施,例如,工资和收入的浮动优惠措施,服务一定年限后,希望返回大城市就业应该给予政策便利和优惠等。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