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写作化学习”教学古文

2009-06-16 08:11尹小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古文异化

尹小霞

同行们都知道,学习语文的目的无外乎两条,简单地说就是读得懂和写得通。读得懂就是把别人的文章读出原味,把别人的心意揣摩明白;写得通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态度等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古文教学中,如果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古文(包括古诗词)教学一定会出现一片新天地。拿一篇古文出来也许我们不能完全读懂,也不完全知道它写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至于其他深层的内质,就更不用说了。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对于一篇古文或古诗词,是要吸收其精华,汲取对我们自身有用的东西的。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教好古文,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古典文学,只有在心中对古典文学有个明确的定位,才能真正从质上把握古文的教学思路。

中国古典文学在思想上具有系统性,其精神主要限于中国的儒、道、释等范围,所以,道、气、韵、味以及政治上的忠君、爱国、济世等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鲜明个性。不可否认这些思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有些已经不适应我们的时代了。我们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典文学,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评定与取舍古典文学的价值。对于古典文学,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一种传承或继承的工作。

那么,究竟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古诗呢?如何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缺失和需要呢?笔者认为,古文古诗学习中的个性化写作,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如果能用现代的语言,把古文古诗中的意境嫁接到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中,把古文古诗与现代文有机地连接,实现其生命的转换,这样就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缺失,从而有目的地探究和学习古文古诗词。

同化异化教学,就是对古文教学中“写作化学习”的一个尝试。所谓同化,就是首先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同一情景中。这一情景是大家根据课文拟设出来的,并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本人。异化,是在同化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这时同化的情景是作为一个舞台或一种道具出现的, 我们在这样的空间里,进行着异化的个体的生命活动。

例如,讲学王维《山居秋暝》时就设置了这样的同化情景:在一个雨后秋日的傍晚,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跟笔者一起动笔进行异化写作。在完成个性创作后,笔者要求他们每人都谈一谈,想借助这种情景表达什么。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 他们纷纷发言,谈理解,讲体会。这时的教师,只是倾听者,单纯的倾听者。

然后,再从学生创作中,选出最贴近课文的、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大家听。以下是其中一篇:

天空渐渐晴朗,孤独的我一人来到这幽静的山上。由于刚刚下过一场秋雨,整座山呈现出一片湿润的金黄的美。傍晚来临了, 我感到一丝的凉意。明月也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它在松树间尽情地照着。清澈的泉水从石子上淌过,那种清悦的声音,伴着洗衣归来的姑娘们的笑语喧哗,更增加了一份宁静的美丽。她们手托着竹篮,篮中放着洗得干净的衣服。水中的莲花随风摆动,那是渔舟在水中行驶。啊!即使这山中繁花都衰竭了,我仍愿意留在这山中。因为这里实在是太美太美了。

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生们进行个性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总有一中急于表达的感觉,这时课文就是最佳的领跑者。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习目的也就明确了。

笔者也把自己的创作文章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写,同时阐明对课文是怎么理解的,告诉学生在这一情景中想要表达什么。以此来达到师生之间互动与沟通。拙作如下:

晚风轻轻地拂动着山中渐渐失去了色彩的枝叶,秋就这样不期然地来临了, 在秋风秋雨之后来临了,来到这山上,来到我心里。山含纳了我的生命,也给我以灵魂上的安谧。四周空旷而寂静,林鸟不知是被雨打湿了翅膀,还是迷失在这漫天的暮霭之中,悦耳的鸣叫不再响起。在这里我感到完全的自由,完全的放纵,生命在此真纯着我的真纯,美丽着我的美丽。月亮在我缓慢的脚步中慢慢爬上了山头,它的光是撒下的,而不是照射下的,它抚摸着我的影子,在松林间,在山石上。月亮啊!你是眷恋我呢,还是我依恋你?寄意明月,我想我不逊古人。汩汩的流泉的声音遥遥地从竹林那边传来,我想竹林那边一定有一泓清澈的溪水,溪水边也一定有一群晚归的浣衣少女。她们在溪边放歌,纵情悦耳的歌声也一定惊扰了一些舟子,让他们在明月的湖中走失了心情。在这里,生命成为任我把玩的饰物,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之外。

就这样,我们追求的是在创作中的理解,是在理解中吸收转换的个性化学习。希望以此把古文教学从泥潭中拯救出来。

江苏省通州市平潮镇初级中学(226300)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古文异化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更正说明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