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华
摘 要:当代大学生作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如何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适应形势,服务社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尽职尽责地担负起新时期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个性特征 社会责任感
a、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主要对象是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师生。
b、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1份问卷,此次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46份,其中有效问卷139份。
c、访谈法
以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情况及发展方向,主要针对在高职院校内开设学生健身俱乐部谈谈学生的看法。
1、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健身俱乐部的认识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10个问题:a、对运动健身的喜好程度b、在高校开设学生健身俱乐部的必要性。C、在高校开设学生健身俱乐部的意义
见下表: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对高校学习环境、教学设施的意义理解不够,认为只要把老师讲的知识掌握了就行,也很少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呢?
首先,了解学生自身的需要
需要什么,就会努力去做什么。普通高校学生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办事不再仅仅凭兴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他们根据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从事学习和锻炼,拟定自身发展的目标,从而在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内部动力,满足需要并伴随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次,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身的潜能。大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具有一种强烈的加深认识,扩大认识范围的需要,进而有效地投入到这些体育运动中去。
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主动能力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职高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再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在高职院校内开设针对学生健身的营利性俱乐部,配上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进行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各种器械进行身体锻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也对室内教学项目的教学起着辅助作用。
高校健身俱乐部应以学生营销、以点带面再逐步扩大为最基本的方式。高校健身市场相对于社会市场而言,推出季卡、月卡、周卡和日卡比较合适,甚至是按次收费,每次的价格对于高校而言也要远低于社会人群,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愿意参加身体锻炼的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健身行列中来,才能真正发挥在高职院校内开设健身俱乐部的真正意义。
俱乐部是室内教学项目的补充。学生在上完健美操(街舞、跆拳道等项目)课后,有着许多的知识要课后巩固,每周一节体育课是难以让学生学习好这些项目的,这必然要加强课外的练习,而俱乐部的形式正好提供了一个老师和学生相互信息交流的平台,它使学生有了课外练习健美操的场所;同时在学生大三、大四没有体育课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健身方式,并且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开展。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
可以带动高校教师参与俱乐部健身活动。俱乐部除了单独把各个教师作为目标客户之外,还可以和学校工会合作,以团体的名义为教师提供健身服务。俱乐部可以就某个学院老师和全校老师作为目标群体。向学院的领导推销,可以让学校把健身俱乐部卡作为高校在节假日赠送给老师的礼物。这样,对于学校来说不仅可以提高高校老师因工作压力大而带来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局面,还可以提高学校对老师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俱乐部形成良性运营模式。
很好的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健身俱乐部的建立,不仅是以传统健美操为单一的健身方式,而是将现在流行的各种健身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健身活动。除健美操外,还有街舞、跆搏操、瑜伽、形体等等现在流行的健身方式。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现在流行的健身方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课程,同时也可以促使带课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还有,高校各种社团、学院和学生会等每学期的各种人文活动很多。俱乐部可以选择和自己健身项目比较吻合的团体和他们合作,开展比如健美操大赛、跆拳道比赛等活动,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现学生的锻炼价值。
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质的飞跃。所以,在高职院校内开设学生健身俱乐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杨利民 田再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