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志强
摘要:王船山在美学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船山无心作书家,但其书艺的意境蔓有四个方面:文质彬彬,雅致妍妙;以势达意,曲写心灵;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心手相应,变化多姿。
关键词:船山书艺;意境:雅致;中和
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2-0017-03
王船山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如果说,船山哲学、伦理、历史观中的许多认识和创见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理论水平的话,那么其作为艺术哲学中的美学亦是一笔令人叹为观止的珍贵遗产。美学所涉领域甚广,笔者仅从书法一隅来管窥船山的艺术造诣。在文化史上。船山并不以大书家著称。他也没有专心作书家,然而其深厚的功力,渊博的学养,高洁的品格发而为书,自然风格独特,意境瑰奇。
船山的书艺修养与时风的关系甚为密切。船山生活的时代为明末清初。明代的科举取士对书艺的要求甚高。若字迹不美,则降级或不取,文征明十九岁参加县试,因书法不佳,仅取第三等,此后发愤习书,拜沈周为师,终成大家。与船山生活年代差不多同时的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年轻时字写得不佳,于是肆力于书。他回忆说:“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首江西袁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画禅室随笔》)因为当时的科举取士重视书迹的端正美观,因此讲究基本功扎实,字体端庄,这为当时社会的一大风气。明代的士子在饱读诗书、勤研书法之余,往往多有理论著作问世,如陶宗仪作《书史令要》,解缙作《春雨杂述》,项穆有《书法雅言》等。船山立志走科举取士的道路,无疑于书法用功甚勤。
船山出生于书香世家,家学的薰陶对他的影响甚巨。明朝的“小学”教育、私学之风盛行,这些私学的蒙童教育,每日功课多为背书、作对、写字、读诗等项目。其写字教材,多取法欧、颜、柳、赵几家,而且有一套严谨的书写技法。朱熹《蒙童须知》云:“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从文献中可以得知:船山所受的蒙学教育。为私学之一种,即子就父学,或弟从兄学,这是封建社会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天启元年(1621年),王船山之父王朝聘赴北京国子监学习,其时船山仅三岁,从长兄王介之训导下学习十三经。八岁后,从父受“五经经义”。之后,又从叔父王廷聘学诗、读史。崇祯十五年(1642年)赴武昌中举。在他的父辈中,其叔父“博识、工行、楷书”。(邓潭州:《王船山传论》)由此可知,从他三岁到中举人的二十年间,是受父亲、叔父、长兄的训导下而完成学业的。当时的士子,无论是读经、读史、还是写诗,临池学书是一项决不能轻视的功课。“士以不工书为耻,师授家习,能者益众。”(《中国历代书法论文选》)。船山决意走科举之路,又受家学之陶冶如此之深,其书法的工力之深可想而知。
王船山的著作浩繁,而传世的墨迹不是太多,1942年曾影印出版过《王船山墨宝四种》,1982年,湖南省博物馆编印了《王船山手迹》一书,所收墨迹较多。今列于下:
①《祝钦翁唐世社兄六秩寿言》,行楷,1673年撰并书。
②《寿孝说》,行书,1670年书,1677年再赋五言诗一首。
③《礼记章句》残稿,仅存两页,行书,约书于1671年。
④《噩梦》,有序,小楷,约两万余言,1682年书。(衡阳李况松收集)
⑤《宋论第十二卷·光宗》,行书,似是1691年撰书。
⑥“旃檀禅林”石额,楷书,题写于1675年。
⑦“别峰庵”横匾,楷书,1683年书,别峰庵位于衡山南天峰,主持僧“二如”为明末遗民。与王船山志趣相投,十分友好,船山数次赴该庵,二人常互相唱酬,船山还为该庵书写了堂联,意境超脱。
⑧山水立轴一幅,署名南岳卖姜翁(王夫之别号),其画与元代倪云林的画风接近。
艺术进入较高的审美层次方可出现意境美。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如是。诗如是,书亦如是。何谓意境?一般说来,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抒发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所达到的水乳交融的境况。书法是寓具象于抽象的高雅艺术。它与诗画的相通之处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书法的意境美可用项穆的话来具体描绘:“腕能从臂,指能从心,潇洒神飞,徘徊翰逸。”具体说来,书法能进入艺进于道的境界,那么其流畅的线条。鲜活的结体,完美的布局仿佛冲破了一切可能的束缚,能追蹑情感的运动。能体现“我”的个性和情感。这正如王国维所说:“夫绘画之可贵者。非以其所绘之物也,必有我焉以寄于物之中。……其于书亦然:石田之书,又非登善、南田之书。秀媚如楮登善。而二田之书,又非登善,山谷之书也。各有所谓我者在也。”船山书艺的意境美为其功力、学养、浩气的艺术表达。笔者认为船山书艺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文质彬彬、雅致妍妙。书法能表现时代精神,表现自我个性。进入高境界的书法艺术,往往观其神采,观其意境。唐人张怀王誊说;“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旺船山的字。是文人书法,他学养高,有才略,不仅有数十年的临池功夫,更重要的是他的字外功夫强,审美趣味高,故所作之书,书卷气浓,神采焕然,形意俱佳。他的楷书深得颜鲁公之遗意。横画平直,细而劲健,竖画较粗重,用中锋写撇捺画,线条微曲。有曲中求直、柔中寓刚之美。其《自题墓石》,结体匀称,端庄正大,甚得颜体神采,已不为唐人法度所拘。而具个人面目。文采与内美已达和谐统一,合乎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审美观。船山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他在《四书训义》卷十中说:“其质也,尽乎天德之美,而人情物理之胥宜;其文也。必推诸所性之安,而使太过不及之有节:然后其为君子果成乎其为君子也。出可以移风易流俗,而处亦有盛德之光辉,不可j算也。欲为君子者,可不念彬彬之美,而思所以自善其节文,以求免于流俗之偏乎!”他认为如果文胜质,外在的形式美虽明丽,会掩盖内在的质美;而内美不以外在的形式美体现出来,则“虽有质不足以成令仪”。船山的书艺,体现了儒家尚雅的美学理想。观其《丁巳赋太君寿辰诗》与《噩梦》(见图一)书迹,字形略作修长,用笔舒缓,圆融道逸,见含忍之力。似有初唐书法家虞世南的风致。他的墨迹书法,备形质,有内涵,雅致而妍妙。
以势达意,曲写心灵。书法的意境往往通过“势”来表达。古人论书,强调尚势。索靖有《草书势》,卫夫人有《笔阵图》,王羲之有《笔势论》,无不强调一个“势”字。所谓势,应为书艺个体与个体之间浑然谐调、相互激荡而产生出的内敛的力,含蓄的力,群体的力。关于尚势的美学思想,王船山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篇》中说:“论画者日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在诗歌创作一途。他认为谢灵运善于取势,能够“宛转屈伸”地表达“意”。达到了“天
矫连蜷,烟云缭绕”的境界。他画的山水,意境苍凉,而通篇有“势”:从纵向看,构图平远,从近景到远景,有由浓至淡的多层次描绘,把人的目力引向遥远的空间;从横向看。山石、林木、房舍,只露出一部分,而向左或向右之景,似有无穷。艺术多有相通之处,我们细品船山的行书,不能不叹服他精熟的用笔技巧和那“烟云缭绕”的境界。特别是曲笔,起伏提按,宛转灵活,以曲线美来表达“意”,即使细若发丝之线,其枯涩、苍茫之处,仍见气贯、势连、神完。读其行楷《祝钦翁唐世社兄六秩寿言》,读其行书《寿孝说》诸文,笔力内敛,线条跳达,让人感受到那些鲜活的个体单位在做一种视之不见、观之可得的势的加速运动,让人可以想见书家为忠愤所激励而淋漓挥洒的神情。船山重视艺术创作上的“心之用”,他认为艺术创作不是“以物役心”,而是心的主观能动作用,可以发挥灵感、想象、移情等特殊作用,曲写心灵,通志达情,以委婉含蓄的笔法,传达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意境来。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王船山发扬了儒家尚“中和”的美学理想,他说:“乐而有所止,哀而有所节”,艺术创作所表达的情感真实坦诚而不矫揉伪饰,含蓄委婉而不偏激外露。他强调艺术创作不能任情而发,用理性尺度去约束情感。要不激不厉。他提倡“气足以与万物相应而无所阻,日动。气守乎中而不过乎则,日静。”就是说,有自然万物的健盛之气。但又不能有火气、霸气。他在《唐诗评选》卷二中说:“五言风味。凋于盛唐,至大历尽矣……狷急险躁之音。乃欲夺元声以矜霸气,如王世充作天子,指天画地,白沫喷人,世乃谓之‘起八代之衰。”可见,他认为“狷急险躁之音”存在着“霸气”。太过分。不符合儒家的“中正平和”的审美思想,他还对陈子昂、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作品加以评议,主要认为这类作品壮怀激烈、健笔纵横、气盛辞工、霸气十足,缺乏儒家“温柔敦厚”的韵致。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历来美评家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口越种思想,也在他的书法上有所反映,我们看他晚年所写的榜书大字“别峰庵”和他的蝇头小字,细读《宋论第十二卷·光宋》等书品,形完、质美、力健,而力不过分显露。有温雅之气。在用笔上轻而不浮,重而不浊,方而不板,曲而不软,留而不滞,疾而不速,真气内敛,节奏舒缓,可以想见其运笔时的神态是“志气和平,不激不厉”。正如项穆所言:“会于中和,斯为美善”。
以心手相应,变化多姿。书法是一种技,这种技只有艺进于道,与道相通,方可能产生观之娱目、品之畅神的意境美。艺术要达到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何其艰难。艺术尚变尚新,《易》日:“阴阳不测之谓神。”尚变才能跳出思维定势,新人耳目。船山的书法确已臻至心手双畅而又变化多姿的境界。船山作书。早年就写得十分精熟,约1677年之后,也就是在他将近六十岁时,书风为清穆空灵。他的楷书,匀称平和。其行书。平中见奇,杂有草法。这两种字体。以行书的变化最大,主要体现在提按、疏密、虚实的变化上。那些只有五、六毫米大小的小字,笔的提按使转,精巧细致。轻重有度,恰到好处,非常人所能及。从字的疏密看:密处不相犯,疏处不相离,和谐而有神气。从虚实方面看,因以笔尖着纸(一般不重按),实处少而虚处多,故显得高远简淡,如修竹临风。而其意欲密。这与其点画和各字之间的呼应有关。呼应使之“意连”,故具茂密之神采。形疏而神密。味之隽永,这是船山墨迹书法特有的风格。此外。墨色的变化极大,在《宋论·光宗》手稿中,他以笔控墨。由浓至淡,由燥而润,乍显乍晦,若行若藏。这种由湿润至干枯的交替出现,使作品产生了虚实相间、变化错综的韵律美,倘仔细观赏他的字:浓不凝滞。若春雨酥润;枯不瘠薄,似古藤挂壁,给人以流通照应、秾纤间出的美感。
王船山,这位采百家之言、创一己之说的思想大家,以数十年的辛勤笔耕,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著述,也留下了一部分独具风采的墨迹手稿。他的书艺,以高超的笔墨技巧示形质于外,以学识修养、人品风度倾注于内,元气内蕴。韵律徐缓,穷变化于纸上:若留、若行、若卧、若起、若愁、若喜,韵高意远,不染尘缁。至此,可引冯友兰先生一诗作为本文的结束:“经年三百尚如新,满纸光灵字字真。不待鬼神长呵护。于今珍惜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