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痕足音》序

2009-06-15 03:13王蔚桦
贵阳文史 2009年3期
关键词:诗稿

王蔚桦

人间四月芳菲尽,岭上桃花始盛开。就在今年芳菲将尽的时候,老战友吴昉捧着他的一部诗稿《履痕足音》,来到我家要我写篇序文。按照一般“定数”,为别人的著作写序文,多是介绍或评论那著作的得失和特点。这就逼得我非把吴畴这部诗稿翻遍不可。

说实话,我读过吴昉的小说散文,而且数目还算不少,可就没听说他也写诗。

吴叻这部《履痕足音》诗稿对我的触动,首先是它那蕴积深厚而又亲切真实的生活内容。正如吴昉自己所说,他这部诗稿所收录的一百三十多首诗作,几乎是他此生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是他人生旅途上所遇所感的急就章。所以翻开诗稿,一股股清新的生活之风,自然而然便扑面而来,既赏心悦目,又慰兴遣怀;丝毫没有无病呻吟、妄情假意的感觉。

从他入伍后过的第一个“八一”节所喝的《青春一碗酒》,到他邀请岑参跟他一起去放羊(《岑参伴我去放羊》),到他赶着马车进昆明买菜(《赶马兵哥哥》),到他面对边疆奇景的沉迷和遐想(《河口奇景》),到他在成都青羊宫前疑思泛起(《青羊宫答疑》),到他在青岩镇遇见了贵州下山虎(《青岩下山虎》),首首诗歌都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不信你就读读这些诗吧:“青春不敌一碗酒,醉入洪荒赴幽州,醒来笑问老兵哥/方知天高地也厚”(《青春一碗酒》);“云山顶上多芭茅/芭茅长箭爱天高/恨那乌云遮太阳/箭箭麝香九重霄(《芭茅颂》);“天上有片七彩云/地上有座斗南城/为赶花汛滇边来/千山万水赴昆明,星光如水花如潮/波推浪涌盛世情/阿嗬一声斗南颂/醉人花丛不识君”(《斗南颂》);“青岩下山虎/扑地擎天柱/门当且户对/狮貅被驱逐,黔地本无驴/虎气犹可书/张扬大牌坊/文明正可图”(《青岩下山虎》)。如果说没有丰富深厚的生活底蕴.恐怕就很难写出这样深沉厚重、意味深长的诗来。

是的,作为一个曾经在滇边奔波过的老兵,吴昉放山羊、赶马车、练神枪、赴边防所。在所经过的那些地方,我也曾经去过。所以读吴昉这些诗,自然而然便产生种种亲切感,便惹起诸多无法抹掉的记忆,甚至勾引起重走重访这些地方的强烈欲望。不过我想,即使没有去过这些地方的读者,读了吴昉的这些诗歌,也一定会被其真切、有趣、浓郁的诗情画意打动,也一定会受到强烈感染,也一定会激起更深的爱国热情来。

诚然,有生活不见得就有底蕴。底蕴是长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结果。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长期以来,吴昉无论上战场、去站岗、执勤训练、旅游登山、玩赏花鸟、读书写稿、人生际遇、得失成败、生离死别、爱情友情、物是人非……几乎都要以诗纪之歌之.以情赞之颂之。题材非常广泛.兴趣不仅一处。至于发不发表.他本人并不在意。

读吴防这部诗稿,你会感到他非常热爱生活,非常热爱事业,非常热爱部队,所以他的诗.总是情真意切,热情澎湃。就像这首《番西邦峰》,那炽烈的情感,简直在熊熊燃烧。

森森老林子覆盖在山颠

淙淙山泉水哗哗漫深涧

茂草比人高密树没崖悬

盘旋上陡坡叠绕下高岩

几栋茅草屋野战有医院

美机嗜血性轰炸不嫌远

医生忙主刀护士背伤员

掩护战友身舍命挡弹片

没人畏血战山恸水呜咽

助人助到家援越用命援

新埋番西邦坟头高过天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在援越抗美战场上写的,置身于血与火的战斗中,自然心潮澎湃。然而据我观察。吴昉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却尽量压制着自己的感情,一直在极为平静地叙述和吟诵。直到把牺牲的战友掩埋在西番邦峰顶上了,才抑制不住地发出“坟头高过天”的悲恸感叹。

吴昉作为战地记者,曾参加过援越抗美的若干惨烈的战斗,然而吴昉的这部诗稿,大多数篇章抒写的却是平凡的人生际遇,和他的亲身经历,有感而发,激情燃烧。自然很打动人。比如《八月出匀州》,就是这样的好诗:

自断卅年军旅涯

不知我者谓何求

懒说人生知遇事

但忍浊水换美酒

难言军中不平事

牢骚不解腹中怄

惟乞江涛推大浪

冲刷怨愤荡烦忧

剑江滔滔不复还

心中块垒自搓揉

好马识途不用撵

勤牛奋蹄何须抽

人生挪活树挪死

自信越剑胜吴钩

换个活法新天地

不定苏州赛杭州

但惜蛟龙失深水

最慕鹰隼得高秋

壮阔一生难偃息

八月洪水出匀州

由于受到不公正待遇,吴昉愤然跑到北京.找到总政治部领导,真诚而又迫切地要求转业,终于得到了总政领导的应允,因而留下了这首相当悲壮而又慷慨激昂的诗篇。吴昉在遭遇了人生转折重大问题的时候,没有牢骚和消沉。表现出一个军人的坚定信念。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所以读这诗,不仅十分令人感佩.也受到深刻的启迪。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正是我国经济改革大潮浪起云飞的时候,吴昉在钱塘江口观赏钱塘江潮,很自然就联想到了“巨澜卷狂潮/狂潮举水墙,水墙推白浪/白浪吞云天”的经济改革大潮,于是便放开嗓子,纵情歌唱:“……摧枯拉朽势,声威何赫赫/直撞钱江头/放眼大世界/经济大潮涌/东海也造化/其势无尽头/浩浩蓝天远,雄视太平洋/噢噢复喧喧/民族复兴事,巨澜涌不绝/振兴大中华/心底浪滔天!”(《观钱塘潮》)这样的诗,何止大气磅礴,何止热情澎湃?

吴昉的这种热情,往往寄托在他深沉的冷静之中。对于像巨石中藏着“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这样极难遇到的天大奇事。很多人都抱着“但云救星石,深沉寄厚望,都云天下奇,惟望震天上”的态度和幻想,而他却看到了另一面,更真实更深沉更美好的一面:“……绿水波不兴,青山惟莽莽/北京到平塘/泰然又安祥/世间嗡嗡嚷/天自有主张/无论多奇异/自然一造化/感谢造物主/尽情来观赏/唯心可安神/唯物能兴邦/六神皆有主/鬼事没商量!”这既是诗的文本体验,情感的体验,更是诗人的生命体验,心灵体验,科学体验。

吴昉的诗歌中。富有哲理的篇章不少。先读读这首《东门雪松》吧:

老家地海边万里客西川

校场犹在北独戍东门边

枝桠数凋敝叶色现灰颜

惜堪成荫凉痛被漏热煎

并非水土异乃为人事牵

根封水门汀梢围高墙院

阴冷无雪下热渴起白烟

雅韵候微风幽姿待大雪

但看城南路苍翠滴满街

遥望彩云南葱茏成大观

真是物象沛然,哲理沛然,生趣沛然。还有那一蓬金边《吊兰》,彷佛茎茎叶叶都含着哲理似的:“凭窗独吊自成篮/团绿不惧满庭

芳/小茎岂甘低垂下/金叶片片都昂扬,身旁有树也不攀/只向深处觅情缘/有节有根一丛绿,蓬勃欣然向云天。”就是家乡极为常见火棘红子。诗人也挖掘出其中的哲理:“我本是山中火棘红子/人们喜欢叫我火把果/为遮蔽裸露高岩石板/爱唱盘根错节的恋歌/眷顾故乡的深山野岭/荆棘也拼命红装素裹/为乡里乡亲和和美美/把果实染红呛醉浸酡。”

吴昉很少写爱情诗。但其中寥寥几首,却写得深意绵绵,情趣高雅,有大气象,不堕纤细。且又读读这首视角独特的《醉茶晕街》吧:

别人会醉酒我却会醉茶

不为茶过浓只因心太淡

爱你恁多年转身被抛下

别问心多寒只怪太痴憨

世路虽无穷劳生却有限

如今失恋苦茶水解忧烦

别人会晕车我却会晕街

不因长街远只因心太宽

爱情漩涡大无法试深浅

爱又无是非难分高与下

岁月多蹉跎我还那么傻

如今思恋苦长街暂舒缓

真是一唱三叹,水火缠绵,情意无限啊。还有一首情真意切、嫣然烂漫的《嫣然一笑》,把个爱恋之情写得非常真切,感人至深:

嫣然一笑好烂漫

再回眸时心惊颤

急挠脑门寻镇定

忙掩热脸躲慌乱

扪心暗问何以然

原来心中藏深恋

挥洒胸中无限意

灿然一片艳阳天

眼前热恋中的恋人.只是烂漫一笑,再回眸时,便把他的魂儿勾去了。之后便变成了“灿然一片”对“嫣然一笑”,你看他爱得多么真切,多么深沉,多么纯洁,多么阳光!

作为一个曾经做过省厅机关领导工作的吴昉,他所关注的生活面是很广的,因而他诗歌的涉及面也是很广的。尤其那一组关注农民工的歌。吟唱得深沉蓊郁,非常感人:“……背兜和棒棒/有绳没箩筐/既不是大名/绰号也不像/随喊随时应/招手即到场/不计多辛苦/不嫌累和脏/只要有活干/总比白挨强/只要有活干/喊啥管他娘!”诗人不仅对农民工给予极大的同情,而且把自己揉进了农民工队伍,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一起悲欢离合。尤其那首《杏花雨》,把农民工的离情别绪和好运慰籍,像一场久久的杏花雨那样,直润透了我们的心灵。再读下去,《鸣蝉歌》、《异乡客》、《蛙鼓词》、《春运曲》、《悲空巢》、《叹留守》,似乎篇篇都是佳作,篇篇都令人感到凝沉持重、真挚感人、不能释手。

吴昉说,他写诗往往不是为了发表。但我看,不管是否发表,是否示人或自娱,都能够严谨对待,从不马儿虎之。尤其难能可贵的,就是从不放倒人生坐标,不降低生活品位,很讲究诗感诗意诗味。吴昉几十年来,生性温良,真诚敦厚,开朗率直,不会阿谀奉承,不会溜须拍马,不热衷追求功名利禄。“小来思报国。不是为封候”,“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淡泊洒脱、志趣高远的个性特征,催化了诗人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因而他的诗就写得开朗明亮,激昂慷慨,音乐感很强。

作为吴昉的战友和诗友,我爱读吴昉的诗,我赞赏吴昉的诗,更愿向广大读者推荐吴昉的诗。

作为一名干部,吴昉对党忠贞;作为一位朋友,吴昉对人忠诚;作为一位诗人,吴昉对艺术真实。吴昉勤奋刻苦,生活俭朴,爱职敬业,兴趣儒雅。看吴昉的作品,你会得出结论:文如其人:观吴防的为人,你也会得出结论:人如其文。作品与做人的有机统一,便形成吴昉作品的亮点和特色。

猜你喜欢
诗稿
大杯、少冰、微糖
清明种树
春读
渔家傲·闻省诗词学会诸诗友游白石河水库次韵
步行街
焚诗记
王铎诗稿浅析
章士钊诗稿书札将结集出版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杜甫《秋兴》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