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建设揭秘(上)

2009-06-15 03:13
贵阳文史 2009年3期
关键词:徐静汪东兴华国锋

王 恩

1976年是中国农历龙年,历史上称为“翻六十甲子,天崩地裂龙驾崩”。1月8日周恩来总理离世;3月8日,吉林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雨;4月5日,为了怀念周恩来,北京爆发了天安门事件;7月6日,1月份还在向周恩来敬过最后一个军礼的总司令朱德元帅逝世;7月28日,天光闪动,大地轰隆,唐山发生大地震;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溘然长逝……

伟人长逝,巨星陨落。消息传来,似晴天霹雳,全国上下,顿成悲痛的海洋。人们的心理难以承受这—事实。

毛主席逝世后,遗体保护的情况以及修建纪念堂的事情,一直不为外界知晓:

严密保护

1976年9月8日晚,华国锋正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答谢宴会,欢迎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访华。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毛泽东病危的消息。华国锋没等宴会结束,迅速赶回了中南海。他走进毛泽东卧室,看到主席已经停止了呼吸。

华国锋立即在中南海住地202室召开政治局会议,紧急磋商治丧事宜。会上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主席的后事;二是主席的遗体如何处理;三是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来京吊唁。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保护主席遗体,让各界人士吊唁、瞻仰。并决定,从国务院和北京市有关部门抽调干部和专家,共16人成立保护毛主席遗体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南街九号,为对外联系方便,名称叫“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简称“九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遗体保护的决策和一切组织措施、工作落实。“九办”经过研究,责成卫生部部长刘湘屏马上组织力量对遗体进行保护。任务下达后,遗体保护科研领导小组便迅速成立了,由刘湘屏、黄树则、吴阶平、林钧才、徐静、李志绥组成。

9月9日凌晨4时左右,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中南海北门,在一排灰房前停下。车上走下两个人,一个是卫生部部长刘湘屏,一个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副博士。一下车,刘湘屏匆匆地大步走在前面,徐静紧随其后。穿过走廊,走进一个房间。

室内的空气似乎是凝滞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早已等候在那里。他看到刘湘屏、徐静二人进来,迅速站起来,语调低沉地问:“你是徐静同志吧?”徐静回答:“我是。”

汪东兴哽咽着,停了一下接着说:“我向你们宣布一个不幸的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已于今天凌晨逝世。为让全国各族人民瞻仰主席遗容,需要进行遗体保护,时间15天左右。”徐静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随后,汪东兴带领刘湘屏和徐静走进毛泽东卧室。室内光线很暗,室温很低。毛泽东仰卧在大床的中央,身上从头到脚蒙着一条白色毛巾被。徐静缓缓地走近床边,从侧面掀开毛巾被,仔细察看毛泽东遗体;她粗略计算了一下毛泽东的身高,仔细观察了皮肤有无损伤,又轻轻地触摸皮肤的弹性,轻轻活动一下关节。然后,重新盖好毛巾被,出了中南海。

10时,徐静、张炳常、陈克铨携带药品、器械准时赶到中南海。解放军305医院院长李志绥在门口等着他们,随后领他们去见华国锋。

主席卧室旁边一间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华国锋正在主持会议。徐静等人进来后,原来讨论的话题停了下来。汪东兴让他们坐下,并提议徐静谈一谈遗体保护的方案。徐静谈了自己的方案、效果和实施的办法,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地作了扼要的回答。

后来,张春桥站起来,背着手,指着徐静问:“你有多大的把握?”徐静镇静地回答道:“这种保存我们是有把握的,经验也是丰富的。但主席遗体的保存大不相同了,要栩栩如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我们没有做过,也未敢想过。我们只能努力去探索。”

华国锋说:“长期保护好毛主席遗体,世世代代让人民群众瞻仰,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你们完成好这项任务,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就按你们的方案办。”

绝密转移

方案批准了,三人顾不得吃饭,就急促地对毛泽东遗体实施防腐处理。直到10日深夜,他们三人一直守候在遗体旁,仔细地观察着遗体的细微变化。为长期保存做好原始记录。

10日下午,他们重新量了毛泽东遗体的尺寸。红都服装厂的师傅们很快赶制出中山装,一套厚一点的深灰色,一套薄一点的浅灰色。中央领导同志审定穿浅灰色的那一套。理发师小周为毛泽东重新梳理好头发,北京医院病理科马燕龙技师为毛泽东作了细致的化妆整容。

整个过程,江青始终没有露面。后来传“首长要来”,周围的气氛马上变得严肃、紧张起来。两小时后,江青身着黑衣,面遮黑纱,出现在大家面前。她与大家握过手,什么也没讲,一滴眼泪也没掉。她在毛泽东遗体旁摆着各种姿势,让摄影师为她拍了照。

后来,党中央决定,从1976年9月11日至17日,毛泽东遗体移进人民大会堂,在这里举行群众吊唁、瞻仰活动。

9月11日凌晨3时20分,华国锋、汪东兴等护送毛泽东遗体出中南海到人民大会堂,防腐小组的几位同志也随着遗体转移到了人民大会堂。在大会堂北大厅,人们紧张地忙碌着。

9月11日上午10时,吊唁活动正式开始。成千上万的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悲壮的哀乐声中,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遗体前肃立、默哀,缓缓走过伟人身边。

吊唁活动的第一天,棺罩未来得及罩上,毛泽东遗体是敞放的。大厅的温度保持在15°C以下。但是,川流不息的瞻仰人群使室内温度居高不下。这天的哀乐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当场演奏,铜管乐器中喷出的都是热气,同时,大厅里的灯光很强,也散发着热量。专家们经过研究,建议撤除乐队的现场演奏,改为播放哀乐,并控制灯光总量,主要保证主席遗体顶上的那盏大灯,并加盖有机玻璃棺罩。

在这段时间里,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多次召开会议,直接听取遗体保护情况的汇报。第一次主要是让徐静详细地汇报遗体防腐处理情况,采取了什么办法,效果如何?华国锋听完汇报后,反复强调,一定要把毛泽东遗体保护好,不能出差错,这是人民的重托。第二次,气氛有点紧张。当提到大厅内温度降不下来,不利于遗体保护,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时,话还未说完,张春桥、江青就要求停止瞻仰、吊唁活动,改用照片代替遗体告别。如果采取这种办法,势必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显然是不可取的。谷牧见状,赶紧介绍了将进一步采取降温的措施,会议气氛才缓和一些。第三次会议是听取赴越考察小组的汇报。主席病逝后第三天,征得越南党和政府的同意,我国派了以北京医院院长、抗法战争时我国驻越南的卫生顾问林均才为团长的6人代表团赴越了解和学习胡志明遗体的保护情况。可惜不巧,他们未能看到胡志明的遗体,越方解释是:正在一年一度的大修整。

13日,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保护毛主席遗体领导小组,华国锋任组长。

吊唁活动持续到17日,首都先后有三十多万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吊唁伟大领袖、瞻仰遗容,寄托自己的哀思。从人民大会堂的吊唁活动结束,到毛主席纪念堂建成,这中间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遗体放在哪里?怎样继续进行保护?18日追悼大会结束,中央决定将毛泽东遗体转移到一个代号为“769”的地方。

9月20日凌晨3时50分,毛泽东遗体由华国锋、汪东兴等护送离开人民大会堂,顺利地转移到“769”保护室。

“769”保护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警卫与医务两套班子,各司其职,循环往复。警卫工作主要由毛主席生前警卫人员承担,从大门口到保护室设了四道岗哨,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毛维忠、张耀祠等领导轮流带班。

为了确保环境不受污染,规定汽车不准进入。中央领导同志到此,即使是华国锋,也必须在洞口下车,步行进去。“四人帮”中除姚文元之外,都来过“769”。江青来时从不打招呼,而且车子直接停在工作区门口。

为长期保护好毛泽东遗体,做到绝对可靠,万元一失,经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了遗体保护科研领导小组。(转下期)

猜你喜欢
徐静汪东兴华国锋
最好吃最营养的“春食”
转向架结构形式发展与展望
梅花先趁小寒开
“功臣”汪东兴1978年为何被点名批评
开国少将汪东兴一生如何紧跟毛泽东
汪东兴 “不爱动脑子”的中共元老
1959年华国锋的道县之行
汪东兴:带着争议离职,不带争议离世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远离政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