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瑜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而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入混乱等方面。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以生活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作文的基本能力,要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来丰富材料,拓展思路的想象力。”[1]一个想象力丰富、善于幻想的人,往往能运用与常人不同的思维角度来看问题,能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能把别人忽略的一个个细节演绎得有声有色,能够从眼前的点——人、事、物、景,通过自己的思维开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然而,当前部分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 连说假话都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变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2]。由此可见,生活是想象的源泉,生活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在《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就利用神奇的想象、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才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童话般的幻想世界。
用魏书生的话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会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想问题思路更开阔,办法更多,能激发学文化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战胜自我与改造世界的信心。”[3]
二、以课本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作文教学,也应经常贯彻此原则。
《语文标准解读》中指出:“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也与发展思维能力有关。”作文教学中,以课本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不仅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吸收,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之后,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对《广东的冬天》进行别有一番滋味的描绘。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拓展和延伸,应立足在课本上,突破文本,这样才不至于天马行空。以课本为基础,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学生的写作便得到了一次锻炼,思维便得到了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会又一次破土而出。
特级教师王占祥曾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魏书生说:“改写、扩写、续写、听写也是给学生打开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3]在拓展延伸的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要求、材料等因素,进行读后感、缩写、扩写、改写等样式。如将《石壕吏》改写为记叙文、《皇帝的新装》的续写、《窦娥冤》的新编、《秋天》的仿写、《药》的缩写,都能给从不同的方面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以材料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整合和推新
我们在作一篇作文时,会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选择和舍取。但并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需要对现有的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在给定的材料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无拘无束地写下去,记叙文、童话、历险记、科幻故事或者其他文体都可以,但求表达自由、流畅、生动、具体,语言有个性,敢于标新立异。这就少了许多形式上的羁绊与框框架架,减轻了学生在写作心理上的压力,作文中也就能写出许多精彩的语句。
如应用文类可借用书信、日记、合同、说明书、播音稿、辩论稿、会议纪要等形式;根据材料的不同,还可以借用数学的公式推导、证明或解题过程形式;借用医书的诊断书、就诊报告等形式;借用网络的种种形式,如个人网页、博客、论坛、QQ聊天等形式;借用影视剧本、电视栏目,如访谈录、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相声等形式……例如,主题作文题目《海》,那么大家就可以写出不同的题材。有的同学写看大海,有的写海的童话,有的写海底世界,有的写关于海洋环保的议论文……
叶圣陶说过:“什么叫训练呢?为使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贯穿到作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敢于创造出自己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这样就会使文章变得内容丰富,思路宽广,结构严密;就会书写更多富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的文章,并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注释:
[1]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曾瑜 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