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在一个民族族群内部长期文明进化史中逐步发展丰富起来的,以思维为内核的多种发音器官共同协作完成,并有浓烈的人类情感积极参与的从而达成族群成员之间交际的有声信号系统,而文字则是记录书写这个民族有声言语的符号系统。
一向以来,中国语文有“听、说、读、写”的传统四分之法。这种以语文活动中四种不同生理动作为标志的简单直观、相互割裂式的划分,尽管也具有有限分类的认识作用,但它显然不是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在属性所进行的较科学的分类。从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角度上来看,思维是一切人类语言活动的天然内核,而语言,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类灵动思维的稳态外壳。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最活跃的人体器官活动是人的大脑思维活动,这是人类语言最本质的内在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优先原则,并贯穿语文教学始终。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不断思索,人们努力寻找一种新的较科学更本质的划分,并以此指导中国语文(汉语)教学走向更加高效。笔者根据人们语文教学活动的动作特征和其中所体现的认知特点,把中华汉民族的母语教学──中国语文教学,分为以下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四方面:①观听感悟;②会话交流;③识字解读;④理思作文。
语文教学活动中“观听感悟、对话交流、识字解读和理思作文”的新四分,笔者认为是根据人们语文活动的动作特征和其中所体现的认知特点相结合的更为科学更具认识价值的一种分类尝试。具体说来:
1.“观听感悟”,强调的是语文活动中的视觉、听觉和大脑等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而绝非隔帘听音或仅仅闭上眼睛似盲人般的唯“听”(事实上,人类绝大多数的认知活动主要是由视觉器官或通常需要依赖视觉器官的协助来共同完成的,何况人们的语言交流中尚包涵了大量的肢体语言需要人们“察颜观色”。);其次要揭示该类语文活动的意识特点,即主要是以由“感悟”方式来进行的,并且“观听感悟”是其它三方面的基础。
2.“会话交流”,它与平时生活中的“说话”也有所区别,它不再仅是一种生理动作,也不是自言自语或单方面的我说你听,它更突出的是该种语文活动的双向互动性和即时反馈的思辩性,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和实用交际性。“会话交流”,尽管它主要侧重于当面的口语交际,但也包括辅助的语言记录式交流,如书信来往、录音、电话,以及眼下流行的网络聊天等。
为此,笔者建议在所有的“语文”教育阶段,借鉴英语教学中的“Dialogue”课程,在中国语文课堂中开辟“会话交流”课,努力营造交际情境,还原“语文”的本真面目,使语文教学回到轻松、自然、本真的状态上来。因为,语言是人类交际中最基本的交际媒介,语文活动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的交际活动方式。语文的生命,只有在人类的社会性交际中方能存在、流淌和体现其价值,人类的社会性交际实践活动是人类一切语文现象的产房和育袋。没有交际情境,就没有语言,也就没有真正有效的语文学习。
3.“识字解读”,这显然主要指以文字为材料的书面语中认形析义的识字教学和阅读理解教学。首先强调识字教学,这主要由汉语文字的民族特点使然。只是笔者这里的“字”已不再仅仅指方块汉字,还包括我国的“代汉字”──汉语拼音文和其它的音节书写符。由于字、词必须在语境中方可获得生命,故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自然连结不可分。
汉文字,为我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民族在过去的文明开化历史中所创造,并在过去的历史中一直不断完善起来,用以记录和传递汉民族其鲜活的思维之外壳──汉语言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汉文字也鲜明地烙下了汉民族的民族思维特点。它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之一,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在未来的世界文明史中将继续得到印证。由于方块汉字的象形表意性和笔画的繁多,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目前流行的枯燥的违反中国儿童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磨灭了许多中国儿童对语文学习的盎然兴趣,促使相当一批中国青年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它差一点被许多人当成拦路石。而笔者认为,既然祖宗给我们遗留下了一块石头,它最终成为中国人文明进步之路中的路基石、垫脚石,抑或成为绊脚石、拦路石,似乎还要看中国人如何使用它而定。
4.所谓“理思作文”,则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所以,再也不是一个“写”字能涵括。修饰语“理思”,则是将作文与平时的自由随意谈论有所区别,强调作文时的条理性和相对完整的构思谋划性。
(胡登世 江苏洪泽县教师进修学校2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