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9-06-13 05:52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课文生活语文

余 飞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花费时间甚多,效果却很不理想。课堂上,常出现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显得没精打采的现象。据调查,有不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少兴趣。这能怪学生吗?不能。因为,一方面“八股式”的教学方法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另一面语文课文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大多已远离我们学生几十年甚至几千年,且这些文章所表现的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主题,倾诉的是作者特定的幽思。这就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与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相脱离,学习的兴趣当然大打折扣了。怎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语文教学要“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指的是先把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正,即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吕叔湘语)。因为语文学习与生活是流和源的关系,源畅则流通,源塞则流竭,正如于漪老师说的:“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么学得好呢?”怎样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呢?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趣味活动“话”语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趣味生活里,才可能找到一切的源泉。”每学期初,笔者都围绕课本中有关课文组织系列兴趣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如学习《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可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将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融入到有声语言中去,通过运用朗诵技巧再表达出来。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时,让学生将课文排成课本剧进行表现。生动形象、有趣的表演次次都能调动课堂气氛,对后面的教学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想在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或辩论赛中能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去读书,去读课文,去阅读有关材料,然后加工整理或请教师指点,最后形成个人成果这一过程,这也是学生学习上加工消化的过程。长期坚持,学生就能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动脑习惯。

二、自然生活“悟”语文

《文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薄薄的一本语文书,容量有限。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适应知识获得,还要依赖于教科书以外的体验,长期以来以教室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局限很大,有些感性的知识通过口无法说清楚。这样,语文学习可以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打破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积弊,让学生走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学习语文,变狭隘的封闭式传统语文教育为开放式新型大语文教育。带领学生爬山登高,去领略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宽阔胸襟和远大抱负,带领学生踏青郊游,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杨柳新枝、草青叶绿,让他们任意掬起生活中的点点绿意。学生那份天真,那份执著,那份烂漫的笑脸,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带领学生就近游览名胜古迹,参观纪念馆,悠久灿烂的文化,优美崇峻的风景,意义深远的古迹,无时不在激动和震撼着学生心田,这难得的语文滋养品,不仅让学生汲取了广泛的语文知识而且受到极其深刻的思想教育。总之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理解,去分析综合,来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并将这些感受材料在思想的仓库中储存蓄积起来。一旦运用就会像打开闸门一样,记忆洪流就会奔腾不息。

三、家庭生活“谈”语文

家庭生活是学生启蒙教育的地方,也是平时生活的“给养供应站”。父母亲的辛劳,父母亲的期望,学生有时会淡忘。有的父母亲在经济大潮下只顾挣钱而忘记了教育。另外,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民族得以一脉相传的“法宝”。我们的课文都把亲情作为赞扬的对象。怎样融学习与育人于家庭生活呢?让同学们常回家看看,每月写一封家书,再定期开一次“我爱我家”主题班会。这在思想上,给学生上了一堂较深的教育课,同时家庭生活的体会在学习中,也大有益处。如讲授冰心《等待》中母亲的等待,叶圣陶《夜》中母亲的等待只稍作一些时代环境介绍,学生都能被母亲那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情感所感动。至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亲友送别,“待到重阳日,还来旧菊花”亲友相聚,学生都有亲身感受。

四、现实生活“听”语文

刘国正先生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好像是一个多面体,有许许多多的“性”,至少有一个性很有道理即“社会性”。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在整个社会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第二层意思是,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确实,社会是一门无穷的学问,尤其现在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矛盾日益突出的社会。怎么让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了解社会?让我们从学语文的角度走进社会,感受社会。让学生到自由市场购物,了解世俗人情。让学生听公审大会,去学习辨别美与丑,去聆听律师的缜密辩论。让学生回家听听老人们的“谈天说地”,去听听那含义隽永的名言、警句、谚语以及风土人情。让学生走入乡村生活,听听有趣的、健康的口头语言。这之后,让学生将其中有用的珍品,随时进行摘录,写一写心得评述之类,认真进行体悟、融化、整理,使之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社会生活是学习语文既丰富而又广阔的园地。要学习语文当然必须把学生引向社会的海洋。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让我们的语文学习走近生活、参与生活,让我们的学生能像古人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

(余飞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221300)

猜你喜欢
课文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