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剑飞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也许有人会说,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得很,用得着培养吗?其实,这很多都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兴趣却并不在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不在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冲着课程的派生因素(如游戏)而去的。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向信息技术课程转移,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选择合理的情境素材;以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重点,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把课堂内容还原于生活,把教学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想办法解决新问题等,享受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满对学习的渴望和求知欲,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例如:在讲授高一必修“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征”这一章节时,为了表述有关“木马”这一概念,我给同学们讲述了有关“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让大家自发地分组扮演希腊英雄和特洛伊人,大家情绪高涨,班级气氛非常活跃,当一个平时很调皮的胖胖的男同学以海伦公主的装扮出场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大家不仅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习了知识,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师应当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内容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备课。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内容要经常补充和修改,保持知识内容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征,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时代的最新的动态和发展,始终吸引学生的眼球,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多“留白”,也就是让学生有思维拓展的空间,发展想象的空间。如我们在讲授教材“网络信息的检索”一章时,在学习第二部分知识“信息的搜索与浏览”时,不仅让大家按照教材要求搜索相关的“科普知识”,也让大家去搜索“奥运知识”、“地震知识”,学生在浏览的同时不仅增广了见闻,也开阔了视野。由于这些都是时下发生的大事,学生也更有兴趣去关心去浏览,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不拘于形式,利用网络的搜索工具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给学生自我展示和练习的机会。课堂教学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得到了升华。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上讲,中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自我表现欲。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电脑的态度,如:在面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我先提出问题:“电脑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可以玩游戏;可以上网聊天;可以听音乐看电影;可以上网购物、查阅学习资料等。我接着问:“电脑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便结合计算机的特点,向同学讲解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当同学们了解到从小到超市的收银机,大到“神州七号”成功发射的背后都有着计算机的支持后,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民族自尊感,也对学习计算机有了强烈的兴趣。我趁热打铁地向学生介绍学好信息技术可以用WORD软件来设计黑板报、用FRONTPAGE来设计丰富多彩的网页……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幅计算机应用前景的多姿多彩的画卷。在课堂的引导下,将原来学生对计算机只停留在上网、玩游戏层面上的认识,转移到逐步了解信息技术,学会把信息技术成果运用到生活的认识上来,让全体学生始终处于融洽、和谐、民主的气氛中,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且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要使学生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就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达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