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纯霞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宗法制度的原则从来没有被取代。帝王世系大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贤,以先天的出生定序摈弃后天的人为选择。嫡长子制自有优势所在,帝王政治中据鼎秉权者的新旧交替是一姓王权生命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平稳地、安全地交接政权向来是历朝统治者的心病。在这种情况下,立长制以先天既定性让选贤制下有机会者心无妄想而安其分守其责,是防范乱自内作的屏障。但它也有虚弱的命门,如因继位者年幼或继位者才智不足而使政权旁落于宦官、外戚与母后手里。历史上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位的事实,臣弑君、子弑父、父杀子、兄弟相争的政治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出现了下列一些历史现象,上演了一幕幕政治悲剧。
一、娃娃皇帝
开国皇帝取得了政权,登上了皇位。他是将政权、天下江山视作他一人的私产的。私产绝不可转让给别人,这就是皇权的不可转让原则。他要占据这个皇位到永久,因而皇帝们都企求长生不老。但是当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来时,他们就只得将皇位传给自己最亲近、最相信的人——儿子。即使嫡长子尚在幼年,甚至还在襁褓之中,也仍然任其继位。这样,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许多娃娃皇帝。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29个娃娃皇帝。娃娃做皇帝,当然不能管理国家大事,总是由太后、外戚或权臣摄政。这些摄政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揽权营私,玩弄娃娃皇帝于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废立诛杀,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为收回权力,又往往与摄政者展开殊死斗争,酿成惨剧。这种政治闹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宫充满了刀光剑影与血腥气味。王莽鸩杀汉平帝,梁冀毒死汉质帝,康熙帝囚禁鳌拜等权臣以及慈禧太后残暴地处置光绪帝等,就是其中著名的事例。在统治者忙于争夺权力与血腥屠杀时,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活动往往被迫中断,人民生活在痛苦与恐怖之中。
二、白痴皇帝
如果继承皇位的不是个娃娃,而是个呆傻的白痴,那就出现了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娃娃皇帝那么多,但为害却更大。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他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由于其兄司马轨早死,他就成了嫡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到晋武帝死,司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为晋惠帝。有一次,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无数,这个白痴皇帝听了大臣汇报后感到很奇怪,竟问侍臣说:“老百姓既无饭吃,何不食肉糜?”这荒唐的话语成为千古笑话。王公大臣们知道惠帝是个白痴后,便都心怀不轨起来:争权夺利者有之,结党营私者有之,觊觎皇位者有之,最后终于爆发了骨肉相残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入侵,天下扰攘,生灵涂炭。惠帝本人在糊糊涂涂做了17年皇帝后也受尽磨难,被人毒死。不久,西晋灭亡。
三、宫廷政变
在中国古代史上,为了皇位,究竟上演了多少子弑父、臣弑君、兄弟阋于墙、互相斫杀的骇人听闻的悲剧,恐怕很难准确地统计了。比较著名的有唐代的玄武门之变、清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等等。由于皇位的嬗递,政权的更替,不知有多少顶王冠落地,有多少个新朝崛起。围绕这个权力魔杖,有多少人曾殚精竭虑,有多少人曾拼死厮杀,有多少人曾喋血宫门。血与火的燃烧,生与死的搏斗,胜利者昂然登上至尊的宝座,失败者颓然倒在殷红的血泊之中……广大人民则在争斗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继承制度下,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都公开放弃了才德方面的要求。可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非智能型的皇位继承方式,势必在嫡长制的“产出”与君主专制政体的需求之间造成严重的脱节:君主专制毕竟是一种人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君主被赋予至高无上、不受法律限制的绝对权力,被摆在“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位置,这就要求君主必须是至圣至明、至善至美的全能人物。然而嫡长制恰恰是立嫡、立长而“不立贤”,不可能保证皇帝素质的优化,从而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种矛盾与差距给国家所造成的危害和灾难确系大而无边,不是朝政紊乱、社会动荡便是祸国殃民。
(责编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