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2009-06-13 05:51杜素平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政治课生活教师

杜素平

一、 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不是负担。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都是负担,一个小小的困难对他们来说都是不能逾越的“鸿沟”;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产生一种不断前行,不断渴求新知,欲求其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来。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生活中的素材往往是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的,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引用这类素材进行分析,形象地阐述简明的道理,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讲解“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时,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相关图片的收集、访问、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调查、处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都由学生自己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相互切磋、合作,共同完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的灵魂,也是政治课的焦点。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以求达成共识。在平时,要求学生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世界报道》《今日说法》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把好的内容录下来或摘下来,以备后用。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在学习《承担社会责任》时,以2008年中国申办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为突破口,让学生自己开展“我为办好奥运会和世博会做些什么”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握时代脉搏,把政治课的知识和关心国家大事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任何教育措施将无法落实。而理论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身上的案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通过让学生扮演“小律师”“小法官”等不同角色,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四、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进步就快,反之亦然。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同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这时绝不可火上浇油,在全班同学面前指责、批评,甚至挖苦讽刺他,而应出于崇高的师德作出让步,缓和师生关系。对个别同学的对立情绪暂且作冷处理,待这个同学冷静下来再个别交换意见。这样既顾全了学生的面子,又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学生因感激你而喜欢你所任的科目,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师生间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我们都应明白个性的重要性,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专心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新课程下的教师应拥有出色的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并且喜欢与学生相处,喜欢学生,而且也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指导。我相信平等交流与沟通能让我们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这一点做一名教师是很重要的。教师所做的事除了教学外,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来说,我们所要做的另一件事是让学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什么比帮助学生相信自己更有意义了,改变学生学习和方法,并教导学生要重视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理智地提出问题,更准确地思考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我们为他们播下了终身学习的种子,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人生的意义和生活中的满足感。

(大城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政治课生活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