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立
摘要:翻译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然而合格的翻译人才却凤毛麟角。本文针对翻译学习的问题,从英汉语言各自的特点这个角度出发来阐述怎么样更好地学习翻译,力求给读者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翻译;特点;英语;汉语
翻译这种金领职业,是挺让人羡慕的,然而,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勤劳、认真和智慧。在教书和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感悟,现与同仁分享。
做好翻译,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的,其水平必须相当。另外,知识储备的丰富与否也决定了翻译水平!
我们经常说:“投其所好。”其意为: “迎合别人的喜好。”翻译其实也应该是这样,汉翻英要投“英语”所好,英翻汉就要投“汉语”所好。这里的“所好”,应该是指“特点”的意思!也就是翻译时要符合各自语言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本篇文章所要极力阐述的翻译学习策略——特点学习法!
那英语有什么特点呢?汉语呢?
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所以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不言而喻的!
1. 英语喜欢用名词表达其思想,整个语言呈现静态语势
名词越多,形容词也会多起来。因为修饰名词的大多是形容词。同样的道理,介词和副词也会多起来。这样形成的结果就是英语中以名词为中心多用形容词、副词、介词,其表达力很强。而汉语喜欢用动词,整个语言呈现动态语势。所以翻译时,我们势必要将静态和动态语势进行转换,这样就产生了这个基本并常见的翻译方法:词类转换法。例如:
Water works for weight loss.
该句话中只有一个动词“work”,其他都用名词表达。而译成汉语则需要三个动词:“经常饮水有利于减肥。”由此可见这一特点——汉语喜欢多用动词——在翻译中的充分体现!
2. 一般来说,省略和替代是英语的又一大特点
省略和替代的范围也很广,小到单词,大到句子,凡是意义相同或只是部分相同的,均在省略和替代之列。而汉语中重复现象比比皆是。这个特点也是增词法和减词法的一个依据。例如:
⑴Courage in excess becomes foolhardiness,affectioneakness, thrift avarice.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还原回去,就可以发现它的真面目:Courage in excess becomes foolhardiness,affection in excess becomes weakness,thrift in excess becomes avarice. 原句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中省略了这几个单词“in excess becomes”。这就是英语喜欢省略这一特点的体现。其汉语翻译为:“勇敢过度即成蛮勇,感情过度即成溺爱,节俭过度即成贪婪。”汉语中“过度即成”重复三次,这充分体现了汉语不怕重复的特点。
⑵他将她埋葬在她能看到群山的地方,那本英文诗集和她躺卧在一起,丛树林里采来的鲜花和她躺卧在一起。这句话里“和她躺卧在一起”重复两次,那么该怎么翻译这句话呢?这时候就应该想到英语避免重复的另一方法——替代。通常情况下不能把“和她躺卧在一起”重复翻译两次,否则就是汉语式英语。所以其翻译应是:
“He buried her where she could see the mountains. The book of English poems lay with her and so did the flowers from the trees.”
这里用了英语中的替代句型so + do + 主语”来替代“lay with her”,从而避免了重复,这样就符合英语的特点,才算是合格或地道的翻译。
3. 四字格是汉语词汇的又一大特点,因为我们的汉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这使得汉语很容易形成四字格
这样的词语俯拾皆是:“天马行空”,“腰缠万贯”,“天生丽质”,“骨肉同胞”,“幅员辽阔”等。所以汉语中有大量的四字词组,并且这样的词组内容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划一,语音顺口悦耳,表达效果形象生动。而英语词汇的音节参差不齐,结构长短不一,所以很难像汉语那样形成四字格。例如,单词“eye”就只有一个音节;单词“limit”就含有两个音节;单词“company”就包含三个音节;而单词“congratulate”就有四个音节,当然还有更多音节的单词。所以在汉翻英时,对于四字格,我们只能译“意”而不要拘泥于“形”,在英翻汉时,可以想方设法把英语的一个单词、词组或句子翻译成汉语的四字格,从而也体现了汉语的魅力!例如:
(1)someday 可译为:总有一天、有朝一日
incomparable 可译为: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这两例是单词译成汉语的四字格。
(2)隔墙有耳 可译为: Walls have ears.
知足常乐 可译为:Enough is as good as a feast.
这两例是将汉语的四字格译成英语的完整句子。
4. 汉语中,被动语态适用范围相对狭窄,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
所以在翻译实践中,可能就要考虑到语态的转换问题。否则,我们的译文就可能不太地道。当然这一特点,说深度点,就涉及到翻译中的主语选择和无主句的相关知识。例如:
⑴ A rope has been stretched across the narrow lane.
译:“狭窄的小巷中间横拉着一条绳子。”分析:这里将原文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中的无主句,原文中的主语变成了汉语中的宾语。这样翻译才符合汉语的特点。否则,如果译为:“一条绳子被横拉在狭窄的小巷中间。”就使人感觉翻译腔太浓,不像地道的汉语那么流畅、自然。
⑵ 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必须坚持教育为本。这又是汉语中的无主句,当然也是主动语态,该怎么译呢?如果能想到英语喜用被动语态这一特点,并找到适合的主语,那么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可译为:“The vit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rity of economy must be based on deucation.”此句译文没有用“we”作主语,而是把类似表示目的的状语“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当做主语,译成英语中的被动语态,这不失为一种巧妙的翻译路子。
5.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习惯考内在逻辑关系连接,而汉语重意合(parataxis),往往采用重复名词作为衔接手段
那么什么是形合,什么是意合呢?我们知道在所有的语言中,句子内部连接和句子外部连接几乎都不外乎使用三种手段:句法手段、词汇手段和语义手段。笼统地说,使用句法手段、词汇手段进行句子连接的语言为形合,使用语义手段进行句子连接的语言为意合。例如: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
译为:“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处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的思考能力。”
分析:从上面的英文句子和汉语句子中可以看出,英语句子需要借助不同的连接词(如too…to…,so…that…,that,and,which等)来表明其内涵逻辑,而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译文却主要是较强的依赖上下文来展示复句内含逻辑的表意功能,即全凭语义的贯通来行文,这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也有人说“汉语像竹竿”,英语像“一串葡萄”,这其实也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一特点在语言外形上的形象表述,因此,简单地说,形合语言和意合语言之间的翻译,亦可以说是“竹竿和葡萄之间的变换”。另外,这一特点也是英语中多长句,汉语中多短句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翻译时就应该注意形合和意合这一特点的运用了。
上面就是我学到的一些知识和得到的一些感悟,当然还有很多的特点我没有学到,但是只要懂得了这个思维和学习方法,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古人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这一战略思维也完全适合于我们的翻译学习。
参考文献:
[1]宋天锡.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张新红.商务英语翻译:英译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春柏.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