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2009-06-13 05:51张文学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封建思想病态阿Q

张文学

在当代文学史中,鲁迅先生对农民、知识分子、妇女问题十分关注。他曾在《呐喊》自序中这样写道:“……凡是遇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当然要推神,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还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在鲁迅的笔下,从对社会冷眼相待的狂人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从被生活折磨得如同木偶的闰土到义无返顾的刘和珍……所有形象都代表了病态社会中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们的共同特点,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我认为在鲁迅的小说中,对妇女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涵盖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妇女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很值得我们研究。

鲁迅先生笔下的妇女形象,绝大多数都有中国传统的优良品质,她们善良、勤劳、任劳任怨。也有人会提起《故乡》中细脚伶仃圆规样的贪小便宜的杨二嫂,《祝福》中刻薄的四婶,无耻的卫老婆子,还有《风波》中泼辣的七斤嫂。这些的确是些张牙舞爪的角色,但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饱受生活压迫而扭曲了的性格,并且只是少数个别现象,无论是善良温柔还是尖酸刻薄,旧中国的妇女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愚昧。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封建礼教把妇女压在了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工作,没有地位,没有尊严,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她们从小被灌输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被诸如“三从四德”的规则约束,也便本能地服从,自觉地遵守,理所当然地去继承、宣传、维护这些规则。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就会有一大批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妇女形象。《阿Q正传》中的寡妇吴妈,因为阿Q的求爱而要上吊自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经”;《药》中的华大妈,为了给儿子治病,用所有的积蓄去买一个人血馒头当做灵丹妙药;夏四奶奶竟希望乌鸦显灵来证明儿子的清白;《祝福》中的柳妈劝祥林嫂去捐门槛,捐了门槛就不会被两个丈夫争了。这种种行为,我们听来是如此荒唐,而她们做起来竟如此虔诚。可见她们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她们愚昧的思想注定了她们悲剧的命运。

纵观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的多姿多彩的人物中凝聚着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些形象,不论是自发的反抗,还是自觉的斗争,无论是悲剧性的结局,还是让人看到希望的惨烈的斗争过程,都体现对禁锢人性的社会制度的鞭挞,对人民解放的探求。也正是这样,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才在中国妇女追求解放的过程中起到了进军号的作用,达成了作者创作的初衷。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封建思想病态阿Q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阿Q和老A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
文学道德的病态表现与选择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