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君
1调研背景
2007年以来,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日益受到国家重视。作为全国二十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天津市高新区认真贯彻王岐山副总理主持召开的服务外包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当前的困难与挑战,抓住产业调整、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强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新一轮产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天津市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作为天津市委、市政府2009年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天津市大力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与软件人才培养相互促进,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适用型人才紧缺是当前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软件人才的适用性,降低企业软件人才培养成本,实现软件产业与教育的有效对接,是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此,高新区软件园定期对天津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养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以此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2调研数据分析
截止到2009年2月底,高新区软件园组织对高新区内数十家软件企业进行了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情况、实训情况,调查涉及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议等相关内容。
参加此次“软件人才培养需求调研”的软件行业企业中既有服务外包型企业,也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企业;既有发展成熟期企业,也有起步期企业,范围涵盖面广泛,有着较典型的代表性。例如,大宇宙、南开创元、NTTDATA天津公司、英业达、长虹立川、津科电子、天地伟业、曙光计算机等。调查结果的主要分析如下。
2.1人才来源
目前,企业中本地人才供给解决比例平均为59.5%,其他来源主要是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北方地区。其中,大连、青岛、西安、合肥等软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较快,人才适用性较强的城市成为热点生源地区。
例如,青岛软件园实训中心与青岛市的院校合作,将大四学生的课程移植到实训中心完成,请软件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主管到实训中心参观指导学生学习,并不断修正教学内容。实训中心与当地及北京、上海的大型软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在该项目中,每名学生只需缴纳2000元左右的费用,多数学员进入实训中心2个月后即能签约就业。该实训中心成立不到两年,就已经在青岛的各高校树立了良好的口碑。NTT DATA天津公司2007年招聘的员工中,有27%来自青岛实训中心,2008年已经签约的实习生中,有近50%来自青岛实训中心。
2.2企业开发语言
以JAVA、C++、.NET语言为主;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SQL、Oracle、DB2、Access等;开发平台主要为Windows、Linux、Unix、嵌入式等。
2.3人才需求
受调查软件企业2008年人才需求调研数据显示,2008年,企业人才需求2916人,以本科学历为主,高、中、低端人才比例接近1∶2∶4。技术方向以JAVA为主,占60%;.NET比例为28%;其他方向比例为32%。人才需求的四个领域ITO、BPO、动漫、IC设计各占52%、20%、17.5%、10.5%。
企业数据显示,2009年,参加此次调查的企业预计招收新员工的总数接近2500人。
2.4外语要求
企业对招收新技术员工的外语能力要求是:英语4级以上,日语3级以上。如外语能力不足,企业以开设语言培训班来解决,平均课时接近200小时,外语教学以外聘师资为主。
2.5员工培训
(1) 新员工培训
在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企业普遍感觉生源的职业素质、应用技能、专业知识、外语、责任心、团队精神、表达沟通等方面存在缺陷。解决的途径以自行培养为主,有些企业与教育机构开展合作。87%的企业对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脱产学习,培养周期一般为3~6个月,新员工平均培养成本已超过10000元/人(较去年统计的7125元/人,有30%的增加),技术开发课程及企业文化课程的师资均由企业项目主管担任。在人才需求少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承担相应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如果需要大规模招聘人员时,这个矛盾就非常突出了。
(2) 在职员工培训
在职一年以上员工的常年性培训一般以10~30天的集中短期内部培训为主。以外语、专业技术培训为主,其次是管理、业务培训。参加培训员工的比例占企业员工总数的80%以上,平均培训费用在3000~5000元/年。
2.6企业接受学生实训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50%的企业愿意接收学生实训,其中37.5%的企业可有条件地接收学生实训。在软件开发企业中,学生实训安排到项目组,进行真实项目开发的很少;在动漫和BPO企业中,学生实训进入真实项目组的平均比例较高,达到了65%。多数企业都希望使用自主研发的实训平台,使学生能适应本企业的需要。
2.7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校企合作的调研数据表明,75%的企业与院校开展了合作,平均节约人才培养成本48%。校企合作中的不足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不稳定,院校给学生的压力太小(特别是考核与实训挂钩机制不明显),实习周期短使学生在企业不能承担更多的任务等。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人才需求所占比例为67.5%;40%的企业希望在院校中开设定向培养班,75%的企业希望与院校开展实训合作。通过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尤其是招收经过实训的学生,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降低非常明显。实训在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的同时,还拓宽了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了高起点、高质量就业。
例如,经过四年的合作,南开创元在天津工业大学开设了“创元班”,针对“创元”的人才需求,将技术课程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学生从大学一年级暑假开始到“创元”实习,大四全部课程在“创元”完成,四年为一个合作期,南开创元会优先录用合作中优秀的学生。
2.8校企合作资金投入
调查显示,目前高等学历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落差,大学毕业生要经过3~6个月的培训才能具备企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目前阶段,多数企业对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采取自行培养的方式,因此,在政府和高新区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方式上,多数企业普遍希望资金资助到企业。
在校企合作(包括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中,62.5%的企业愿意支付人才培养费用;37.5%的企业愿意支付一半的人才培养费用;37.5%的企业认为合作中双方都有投入,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同时也为院校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所以合作中双方都不需要支付费用。
在南开创元与天津工业大学的合作中,天津工业大学将学费中的一部分支付给南开创元。长虹立川则是与培训机构(长城教育)开展合作,长城教育开办长虹立川就业班,合作中,长虹立川并不支付任何费用给长城教育,长虹立川参与招生初步考核、师资选拔、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选,参与教学过程,定期检查教学质量,培训结束后,长虹立川对学生进行考核,合格者签订就业合同。该合作培养周期为10个月,学生学费在11000~13000元/人之间,全部由学生个人承担。这个合作中,双方共同投入(长虹立川主要是人力投入),双方受益。
3 “天津市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设想
3.1软件园搭建实训平台
多数企业认为,目前自行培养人才成本过高、占用精力过多,希望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尽快建立并发挥作用,如大宇宙、英业达等,特别是对于众多规模小、人才需求量少的企业。一部分企业将人才培训作为主营业务之一,成为企业创收的组成部分,如南开创元、斯坦德等,但也面临场地设施等矛盾。
建议:对多数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来说,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运行无疑是雪中送炭,存在共同利益和发展基础。将人才培训作为主营业务之一的部分企业应在不断增加合格软件技术人才总供给量的前提下,采取逐步整合培训业务的途径。
建立健全实习生选拔流程,将优秀学生送到知名企业实习,将实习生计划作为基地的一个就业品牌,逐渐吸引更多更具实力的企业加入,为基地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更高的起点。
目前阶段,高端人才的培养完全靠学历教育很难实现,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基地与国内外及本地服务外包企业合作,通过劳务派遣,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实施人才在欧美、日、韩等国本土化的培养、培训,缩短高端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让高端人才在语言、技术、礼仪文化、项目管理方法等方面更快地融入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包国。
3.2实训案例来自企业
企业十分注重实训,实训课程要按企业需求做调整,最大限度贴近企业需求;实训课程的针对性要加强,针对大学在校生、应届毕业生,企业实训周期安排尽可能在3~6个月以上,进入实训时间以大三、大四为主。同时,企业在职1~2年的员工也需要提高和更新技术水平。
建议: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运行的重点是,在改革学历教学课程的基础上,以强化实训机制为核心,一方面,建设并运行好基地公共实训平台,将仿真实训课程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完善定向培养、定制班培养机制,有计划地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长效机制。
实训中心所有案例均来自企业真实开发的项目,通过企业项目经理的改编,删除客户信息等资料,将整个项目改编成模块化教学案例,让实训中心的学员可以由浅入深地使用模块化课件反复训练,逐步掌握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
实训中心将建立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方向的实训平台,学生根据专业课程基础及技术方向进入不同的实训平台,从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都可以进入实训中心学习。中心还为企业在职员工提供更高层面的教学实训课程,同时教学与教务管理向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转化。
3.3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企业不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条件,没有独立的部门和人力承担实训任务,所以企业希望与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发挥其教学设施、场地、师资等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训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参与专业教材课件编写、教学计划、教学指导工作,通过教育机构与企业的资源共享、资源互补建立实训平台,实现产业需求和人才培训对接。同时,加强深度合作的模式,解决教学中针对性较差的问题。
建议:通过师资的互换(学校教师到企业中实习、一线开发人员到基地讲课),切实保证在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指导和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教育机构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双师型”教师和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可以充分实现“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或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项目作为实训内容;学生在课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综合所学知识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完成不同的岗位工作;教师则以企业管理者及教学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出现。
建议从学历教育阶段就开始联合培养学生。学生的培养方案由大学和企业联合制定,采取“2+1+1”的模式,大学一、二年级按照企业与大学联合制定的方案进行,大学三年级开始将学习与实际项目练习结合起来,每周工作实习与课程学习分段结合。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每组4~6人,任命一个小组长,每四组企业派出一名工程师进行指导。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实训中心学习,每周工作五天,由教师和项目经理共同指导。
在定制培养班中,学员可以共享IT教育资源,全程体验企业项目开发过程。由企业中具备丰富项目经验的项目经理来指导,带领学生在项目开发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实战项目,模拟真实的开发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及企业文化的灌输,让学员了解企业,适应企业日后的工作岗位。
以上措施可以保证学生技能完全匹配企业需求,运行成本极低,且能够实现大规模经营。学生进入定向培养班后,经过严格的考核测试,在学习、项目训练、实训阶段均有不同标准的考核规则,在检验教学成果的同时优胜劣汰。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三方共赢。
3.4实训费用
多数企业希望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实训中最高能支付50%的实训费用;也有部分企业将人才培训作为企业创收的组成部分。
建议:定向培养的目标是最终实现企业能直接招收到合格的技术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实训费用一部分来源于政策资助资金,也可以将企业提供的服务(如提供的培训项目等)折算成投入费用,灵活掌握,以适应不同的企业情况。
目前,天津高新区启动实训工作坚持公益性原则。随着实训规模扩大,将统一协调解决实训成本费用问题,逐步建立基于成本的有偿实训收费方法。通过政府部门一定年限的扶持,逐步过渡到市场运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育、科技、产业等联动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3.5语言教学
多数企业希望在校、毕业学生以及在职1~2年的员工在实训期间有针对地强化日语、英语学习。特别是促成天津高校软件学生增加专业日语的课程。
建议: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中的外语培训公共平台应承担起学校大纲教学与企业专向需求的桥梁作用,开发实用课件,面对在校学生、在职员工,开设有针对性的(面向日本软件服务外包)专业日语、(面向欧美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英语教学,特别是目前较为薄弱的专业日语教学。
3.6课程设置
对在校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重点为JAVA、.NET、软件开发项目管理、CMM1;增加信息安全、嵌入式等课程。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沟通和团队意识。
对在职人员的培训,要增加技术市场开拓人员课程领域。配合高端人才的培养,重点是技术、管理、外语、沟通的结合。
建议: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课程教材转化为实际项目,将上课转化为项目开发。JAVA、.NET等技术课程重点是整合教程重点,以适应企业需求;软件开发项目管理、CMM1、信息安全、嵌入式、沟通和团队意识等素质教育课程是原教学大纲中的薄弱环节或缺项,应与各高校协商调整教学大纲,由来自一线开发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授课,结合实训和定向培养强化这方面的教育。
3.7双师队伍
多数企业强调师资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由一线工作技术骨干担当,同时促进高校教学和考试内容改革,以企业实际应用技术作为教学核心内容,考试也应以企业应用领域为重点。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进行专业进修,将教师转换为项目经理。
建议:高校教师到企业实习,进行专业进修;企业一线工作技术骨干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应形成长效机制,并不断完善。如各高校用人机制目前暂时难以突破,可先期在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中的公共实训平台上起步运行,建立基地教师培训制度,注重教师的后续教育,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保障教师在技术、项目开发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等方面知识的实用性。在这方面既要严格要求,又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必要的教师定期参加经济社会实践的制度,让教师了解企业,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努力培养新一代的骨干师资。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教师在非授课时间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增加项目开发管理经验,熟悉企业运作规律;鼓励高校教师积极走出校园,创造机会,多参与各种技术高峰论坛等会议和活动,在关注业界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8政府投入
目前阶段,在政府和高新区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方式上,多数企业希望资金资助到企业,部分企业希望资助到培训机构和学生。
建议:整合各项扶植政策资源,由目前的政策资金直接扶植到企业,通过将支持资金按企业情况拨到基地的各企业定向专户、定向使用,逐步过渡到政策资金直接扶植到人才基地。最终实现企业能直接招收到合格的技术人才的目标。
3.9培训认证
企业普遍认为,目前社会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其中,企业认为较为优秀的培训机构有:东软、青软、清华IT、中软、长城教育、北软教育等。
企业反映,目前的社会培训资质证书也是鱼龙混杂。多数企业希望人才具备的证书有:信息产业部证书、微软、SUN、思科、IBM等,也有部分企业认为培训资质证书并不重要。
建议: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有选择地与具有软件开发企业背景的培训机构合作,避免纯商业性的社会培训机构的介入。有二种合作方式可以选择:
(1) 与一家优秀培训机构全面合作,如中软、东软等,这种合作应是包括业务项目、投资、人员团队等诸方面的全面合作;
(2) 以基地自我发展为主线,将各培训机构的优势业务项目进行组态,形成基地独立、完整的业务体系。同时,考评向实际开发的工程评测转化。
同时,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应申请并获得信息产业部、微软、SUN、思科、IBM等培训资质证资质,形成基地内的资质平台,并与各合作方实现资质共享。
4结束语
软件人才供求结构的矛盾表现为软件人才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缺口,破解人才瓶颈难题成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软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教育应积极向软件产业延伸,软件产业应积极向教育融合。依靠企业和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营造与产业发展紧密合作与创新的良好环境,建立教育、科技和产业的长效联动机制,是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此形成产业链、技术链、学科链和人才链的有效对接。
大力开展职业化、规模化实训是完成大学毕业生到软件工程师身份转变的最佳手段,是实现“端到端”人才育成体系的最佳举措。由政府主导并与知名国际机构合作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是保障大学生实
训质量,建立国际一流人才培养基地的有效方案。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和创新管理体制,是实现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同时,人才培养工作既要面对产业需求,又要面对社会责任,它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社会压力,探索人才实训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相信,软件高等教育机构、软件职业化实训基地和软件企业将共同努力联手,打造出天津软件产业光辉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