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逆势前行

2009-06-11 10:22董奎勇
纺织导报 2009年5期
关键词:纤维纺织服装

董奎勇

最近几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再地明确了纺织工业的地位:第一是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第二是中国重要的民生产业;第三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新近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际上也明确了纺织工业的责任和使命,即中国到2020年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我国各主要纺织产业省区面对这样一场危机,迎难而上,逆势前行。

In the recent executive meetings of the State Council, the position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was defined: firstly, the textile industry is an traditional pillar industry in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secondly, it is an industry concern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irdly, it hold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The adapt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programme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troduced recently defined also its responsibility and its mission: China should finis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leading textile producer to a leading textile power by 2020.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s still spreading; the main textile industry regions in China face such a crisis, shake it off and step up.

四川省

一、纺织工业发展情况

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目前,四川省纺纱锭数已达 320 万锭,小化纤涤纶生产能力超过 20 万t,缫丝能力为 45 万绪。主要产品化纤、纱布、生丝和服装的产量较2004年增加近 2 倍。出口创汇稳步增长,2008年实现 2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6%。

结构调整初显成效。目前四川省已形成以棉纺织、丝绸、化纤、服装业等为主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居西部之首。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1/3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行业内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清梳联和自动缫丝机拥有率达到 16%、18%、20% 和 62%。聚苯硫醚、芳纶等纤维产业化创新取得进展。

二、产业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 1 000 亿元;年均增长 27.5%;工业增加值达到 350 亿元;利税达到 60 亿元,其中利润达到 31 亿元。

投资目标:2011年前,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有 151 个,其中技改项目 98 个、创新项目 28 个、资节环保项目 25 个。项目总投资 140 亿元。

结构调整目标:到2011年,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占行业产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纺织工业产值所占国内纺织产业比重由 1.4% 提高到 2.5%;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比重从目前的 30% 提高到 50% 以上。

三、产业布局的重点

服装产业。发挥成都出口重要口岸、贸易中心以及交通枢纽中心的作用,抓住国内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机会,支持成都服装加工园区建设,提高德阳、南充服装加工园区的配套能力,优势互补形成配套;积极承接和引进国内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强的本土服装企业,做强服装产业,提高服装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

棉纺织产业。一是支持遂宁做大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建设,发挥重点企业以及成南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优势,带动周边中小纺织企业较为集中重点县形成产业配套,提升区域内印染力口工产业水平,打造成为西部重要的纺织面料产业集群;二是支持绵阳建设以工装面料加工为主,依托川陕高速公路沿线棉纺织企业较多的产业优势,带动服装加工配套形成棉纺织印染产业链;三是支持成乐、成渝高速公路沿线县(区)纺织企业相互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棉纺、织造加工业的产业优势。

丝绸产业。支持南充以出口丝绸服装、家用纺织和印染产品为突破口,通过主动承接茧丝绸深加工企业转移,加快丝绸产业升级和推进结构调整;支持攀西、宜宾、绵阳、广安等优质茧丝原料基地建设,抓住国家推进“东桑西移”机遇,巩固提高现有蚕桑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和“公司 + 农户”组织化形式;支持绵阳、资阳、成都、内江等丝绸企业提高现有加工水平;全面提升四川省茧丝绸产业水平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苎麻和化纤产业。支持川东苎麻深加工企业的产业升级改造,推动建立优质苎麻原料交易集散市场;支持成都、德阳、宜宾、自贡高性能纤维研发及相关产业化应用,加快3.5 万t浆粕项目及 2 万t竹纤维浆粕项目建设步伐,扩大差别化纤维的生产规模。

黑龙江省

一、纺织行业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纺织行业目前是以亚麻、化纤、棉纺、毛纺、服装五大行业为主。黑龙江省纺织行业近10年来持续徘徊,逐年萎缩,存在着一些问题:(1)行业规模小且缺乏大型骨干企业支撑;(2)企业投入少、技术装备水平低;(3)产品档次低、竞争能力差;(4)产业链不完整、结构性矛盾突出;(5)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进展迟缓。

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部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同时在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大的趋势,但是这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从各市县政府目前的情况看,大中城市对纺织行业持不支持态度,在支持亚麻行业发展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发展思路

1. 坚持科技领先,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减量升级

减少中低档、大路货产品的生产,避开最残酷的粗、初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千方百计加大研发投入,自觉进行产业链的整合,积极开发市场中高端产品、开发高支高密服装面料和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高档色织提花产品,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形成以优势产品系列化发展的格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 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向创新要效益

(1)棉纺行业:扩大清梳联应用比重,推广发展细络联新技术;采用高速转杯纺纱机,生产中、高支针织转杯纱;大力推广高速环锭纺纱设备及工艺;推广高速浆纱机;梳棉机、并条机采用自动换筒和大卷装;提高清棉无卷、络筒无结、布机无梭、粗纱无铁炮的比重;采用喷气纺、紧密纺或其它新型纺纱技术。

(2)麻纺行业:用高新技术选育亚麻、大麻优良品种,建设优质品种基地;提高麻类纤维可纺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麻类纤维低污染、低能耗的高效脱胶技术的应用推广;麻纤维脱胶及麻纺加工废水治理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新型纺纱技术在麻纺中的应用推广;亚麻专用浆料和浆纱工艺的研究推广;新型除尘设备在亚麻纺织中的应用推广;麻纺面料染色和后整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麻类纤维加工的清洁生产、节水、节能及废水治理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

(3)化纤行业:进一步开发市场急需的各类改性聚酯,研发差别化纤维需求品种,扩大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新型聚酯材料,重视节能、降耗、环保技术的研究;深化涤纶及腈纶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开发等。

3. 开发应用新型纤维,走混纺、差异化竞争道路

新纤维的开发应用应当作为纺织产品开发创新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复合纱线要作为开发的重点。通过新纤维的开发应用及纤维混纺的方法,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应该是全省多数纺织企业优先选择的战略。

4.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产业集聚

充分发挥亚麻、化纤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区域的形成。重点是兰西亚麻纺编织名城、大庆轻纺城和哈尔滨市国贸服装城、红博服装城的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一批有创新能力、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围绕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延伸和互补的需要,抓住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有针对性地引进东部沿海先进纺织企业的生产要素。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品牌产品,引导中小企业向此靠拢,集聚发展,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最大限度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坚持科、工、贸相结合,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逐步形成区域性、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纺织产业基地。

5. 强化企业管理,落实社会责任

通过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和思想解放,焕发职工创造力;认真落实纺织企业社会责任,按照CSC9000T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立企业自觉自律的机制,围绕维护员工利益为主题,构建企业和谐竞争力,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6. 推进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纺织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的要求:吨纤维耗电要比2005年降低 10%,耗水量降低 20%;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 10% ~ 15%。难度较大的是浆纱的退浆废水处理排放,企业应尽可能不用PVA浆料,鼓励采用无PVA上浆的新型工艺。

7.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指导

充分利用省纺织行业协会网站的信息平台,加强同国家纺织信息网、麻纺网、棉纺网、毛纺网、化纤网和服装网等六大网站的联系,通过信息传递、共享、交流等,不断完善综合社会化服务体。同时,要逐步同省内大中型企业的网站实行联网,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

江西省

一、江西省纺织行业现状

2008年末,全省共有纺织企业 615 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22 亿元,行业从业人员 17.27 万人。行业内部各子行业已基本发展齐全,共有棉纺、毛纺、麻纺、丝绢、针织、服装、化纤、纺织专用设备以及纺织制成品等九大子行业。其中,服装发展最为迅速,针织发展最具比较优势,棉纺发展最有基础,化纤发展较具特色。

江西省纺织行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整个行业装备水平依旧偏低,清钢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太完整,面料及印染后整理水平不高,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刚刚起步;产权结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形式仍然比较单一;产品结构中,初加工、低档次的传统产品居多,精梳纱比例不到 10%;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普遍偏低。

二、近两年技术改造及产品技术发展的方向

(1)棉纺织行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重点实施提高“三无一精”比重为主的技术改造,推广新型、高效、节能的棉纺工艺设备,采用紧密纺纱机及紧密纺长车、集体落纱细纱机长车、粗细络联合机;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及喷气纺纱机等新型纺纱技术;增加无梭织机、自动落筒机、清梳联、高效精梳机和新型织造技术、电子提花技术。开发高档精梳纱、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面料,采用新型的印染后整理技术和设备,开发天然纤维的抗皱免烫面料,纯棉超柔软面料及功能性面料,围绕面料开发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2)印染行业: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进行印染装备升级,逐步减少和淘汰使用偶氮染料等有害染料的印染工艺,淘汰部分落后的染整设备,以及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加强针对新型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交织产品的印染及后整理技术研究,促进环保型染化料、退煮漂一步法、冷轧堆前处理、短流程前处理、酶处理、高效水洗、冷轧堆染色、短流程湿蒸轧染、涂料染色、低浴比染色、涂料印花、松式整理和手感整理等新工艺技术的应用,适应印染产品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能耗低、环保好的发展趋势。

(3)化纤行业:逐步采用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实现聚酯、涤纶、粘胶等柔性化、多样化、高效化、高附加值化的生产;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及复合型纤维,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细旦、超细旦纤维、四异纤维和多功能的长丝混纤、抗静电、高吸湿、抗起毛起球、阻燃等功能性纤维:高白度、高湿模量、高卷曲、中空粘胶短纤维和细旦、异型、多功能粘胶长丝、推进具有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的一条龙开发,抓好抗静电、高吸湿、抗起毛起球、阻燃等纤维、织物的新产品的开发,力争差别化率达 36% 以上。

(4)服装行业:要充分抓住服装行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服装产业转移,采用“量质并举”及“品牌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服装总量,积极促进羽绒服装、针织服装的品牌化,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加工设备,普及服装CAD打版技术,从品牌、设计、信息化建设、创新、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升服装产品的附力口值。

(5)针织行业:进一步加强中高档针织面料的开发及高档整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新型连续式圆筒式平幅针织物前处理工艺技术、双烧毛、双丝光、免烫整理、纳米整理技术等,力争 2 年内全省中高档针织面料自给率达到 90% 以上。同时加强全电脑无缝内衣、保健内衣加技术研发及应用,引进先进设计理解,提高服装设计技术含量。

(6)麻纺行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发展麻纺织工业,研究麻类脱胶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其可纺性与染色性,加强麻类织物染色、防皱柔软等先进整理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档苎麻服装面料,延伸苎麻的深加工系列产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纺织工业基本情况

1.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

据统计,2008年1 — 11月,新疆纺织工业完成定资产投资 32.62 亿元,较上年同期 79.86%。其中纺织 14.15 亿元、服装 0.64 亿元、化纤 17.83 亿元。到年底完成投资 34 亿元以上。列入2008年自治区第一批、第二批技术改造投资导向计划的纺织项目有 14 个,总投资 27.87 亿元。列入2008年自治区第一批、第二批技改专项资金项目 10 个,安排专项资金 490 万元。各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度比较顺利。特别是新建和扩建的棉浆粕和粘胶项目较多,棉纺项目较上年有所减少,但棉织项目有所增加。上年底新增棉浆粕 20 万t、粘胶 10 万t、棉纺锭 20 万锭、无梭织机 100 台。

2. 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加大

2008年新落户新疆的重点企业有 6 家:沙特阿奇兰公司、浙江中圣纺织公司、浙江健鹰公司、浙江富丽达公司、玛纳斯舜泉、河南郑氏集团等,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引进3 ~ 5 家企业的目标,新疆雅戈尔公司收购了原库尔勒棉纺织厂的全部资产(11 万锭),已落户新疆进行扩建生产线的有企业:新疆溢达、新疆雅戈尔、石河子天盛、新疆互益、玛纳斯澳洋、沙湾银鹰、鲁泰丰收、沙雅富宏、久久棉业等企业。

二、2009年新疆纺织工业投资及招商工作重点

1.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

(1)强化规划与投资的衔接,适时调整今后两年的目标任务;发挥自治区投资导向计划的引导作用,指导和协助企业做好年度投资计划;开展调研工作,为自治区“十二五”纺织发展规划编制做好各项准备。

(2)继续以棉纺和人造纤维产业为发展重点,做好各项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快 12 个重点项目的前期及实施工作。重点项目有:富丽达建设 10 万t粘胶生产线、玛纳斯澳洋 5 万t粘胶生产线、玛纳斯祥云 5 万t棉浆粕项目、泰昌公司棉纺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新疆雅戈尔库尔勒分公司 5.5 万锭紧密纺改造项目、阿克苏巨鹰普梳生产线改造项目、博乐互益扩建 5 万锭精梳生产线、天山纺织 10 万锭数字纺纱生产线、新和健鹰公司引进做东罗统计项目、协力公司 4 万锭精梳生产线、沙雅县得力公司 5 万锭生产线;和田汇丰联公司扩建 5 万锭生产线等项目。做好自治区第二批投资导向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

(3)用好自治区和国家投资政策,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认真研究国家和自治区今后两年促进新疆纺织工业调整和发展的投资、金融方面的政策和投向,精选和优选对纺织工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作用现住的重点项目,加快做好项目的备案等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支持,促进纺织工业大项目建设。今年自治区技改专项资金将对纺织工业进行重点扶持。

棉纺织大力提升无卷化、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人造纤维行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开发生产差别化纤维、高附加值产品,全面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毛纺织工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加快超细羊毛系列产品、混纺高支系列产品和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产品等的开发生产,不断提高产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快推广和应用纺织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不断降低能耗和水耗以及污水排放,继续抓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各项工作。

2. 招商引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环境;(2)“引进来、走出去”,选择重点地区,拓展招商领域;(3)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构建完整产业链;(4)深化改革,推进联合。

浙江省

一、产业概况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 11 505 家,职工总数193.8 万人,销售收入 7 258 亿元,出口交货值 2 220 亿元。主要纺织产品产量中,纱、化纤、印染布、丝绸、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均居全国前列,其中代表现代纺织原料的化纤产量占全国 40.8%,居首位。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纺织行业总体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纺织行业的若干行业、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出口创汇额居国际上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前列,成为全球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

具体目标为:(1)全省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 8%;(2)形成 10 个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优势产业集群;一批主导产品的技术、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引领国际市场的制造中心、创新中心、品牌中心、信息中心和贸易中心;(3)形成 50 家装备水平、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并有若干家进入全球同行业十强企业。

三、发展重点

(1)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提升一批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主导产品和名牌产品重点是改造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服装及服饰,化纤、高档纺织面料及丝绸产品;扶持发展市场潜力大,具有较大成长性的家用纺织品及产业用纺织品。使纺织产品结构从初加工、粗加工、低价格向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转变,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名牌产品。

化纤。以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涤纶、锦纶、氨纶为重点,提高差别化纤维的比重,大力开发具有抗静电、阻燃、高吸湿、抗菌防臭、防紫外线等特性的功能性纤维,开发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耐强腐蚀和抗燃等特性的高性能纤维。到2011年末,化纤差别化率提高到45%;适度发展聚酯、锦纶、氨纶等化纤的上游原料,积极组织纤维、纱线、面料、染整的联合研发,构筑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打造国际上主要的化学纤维产业区,并逐步成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纤维的研发创新区。

高档纱线及纺织面料。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大力发展采用清梳联、精梳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喷气纺纱机、细络联合机和各类无梭织机。淘汰落后设备,2011年清梳联无卷化率达到 50%,精梳纱比重达到 30%,无梭布比重达到 70%,无接头纱比重达到 70%。以发展化纤仿真面料、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面料为重点,大力推进纤维、纱线、织造及印染后整理的技术进步联动,突破印染后整理的薄弱环节,提高面料的质量档次,形成一批与国内外著名服装品牌配套的高档面料生产企业。

服装及服饰产品。以设计为龙头,发展高附加值的西装、时装、衬衫、休闲装、丝绸服装、童装等系列产品。以发展优势品牌服装为重点,提高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和加工制作水平,适应服装向时装化、职业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的趋势。加快营销网络建设,推进服装企业从生产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品牌服装在我国的领先地位,提高出口服装服饰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突破。

高档丝绸产品。以发展真丝绸、绢纺绸、真丝混纺交织绸为重点,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增强产品的抗皱、耐缩和色牢度,扩大丝绸在家用纺织品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培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巩固和提升我省作为“丝绸之府”的地位。

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帘子布、工业过滤材料、医用卫生材料、高档合成革及服装衬布等产业用纺织品,拓展纺织品在水利工程、高速公路建设、环保工程、汽车工业、医药化工、医疗卫生、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2)强化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关键技术。积极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行业的技术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抢占行业技术创新制高点,培育纺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研究开发以下关键技术:大型涤纶熔体直接纺差别化生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新型聚酯多元化技术和品种产业化研发;新型医用防护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紧密纺新技术;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技术;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新技术;丝绸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生物酶处理技术;自动制网技术;数码印花新技术;适合纺织行业的ERP系统的开发研究;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装企业CIMS系统开发及应用。

山东省

一、纺织工业现状

行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 4 933 户纺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1 508.10 亿元,同比增长 15.69%;完成出口创汇 155.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50%。

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较低。近几年虽然突出以服装、家纺产品为龙头的最终产品的生产导向,但长期形成的以棉纺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2008年,全省棉纺织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等指标在全行业所占比重均超过 48%,而印染业、针织、服装合计在全行业所占比重仅为 35%。

猜你喜欢
纤维纺织服装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膳食纤维,不只有一种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道具服装
跟踪导练(一)
为什么有的衣服洗后会缩水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