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建丽
站在自家的阳台上,面前是几十盆万年青。他一边仔细观察着,一边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嘴里似乎还念念有词。下了许久的春雨早已憋坏了这个少年,难得有个云开雾散的好日子,还没来得及多晒会儿太阳,他就又全身心地扎进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王从礼,温州市实验中学九(26)班学生,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从桃花水母到蟑螂,从月季花到水葫芦——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的热情鼓舞着这位从小就闲不住的少年一路走来。王从礼正在不断的求索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缘起桃花水母
面对记者,王从礼显得青涩而腼腆。但一聊起自己的“科研”经历,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早在念小学四年级时,王从礼在报上读到 “郭溪中学的水池里突现桃花水母”的报道,一下子就对这种地球上最原始且濒临灭绝、有“水生物活化石”之称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找到当时的科学指导老师陈耀一起前往实地考察,发现水池里的水实际上来自郭溪水库后,就又马不停蹄地跑往水库寻找桃花水母的踪迹。经过一番细心搜寻,他们终于成功捕获到这种美丽的原始腔肠动物。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土的水质变化及桃花水母的生活习性,王从礼上网搜索资料,拜访相关专家,又走访了茶山水库等几个周边水库。学校还特意开辟了科学馆一号教室作为桃花水母的“研究室”。在这间小小的实验室里,王从礼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边细心呵护着这些特殊的水中小精灵,一边又策略性地改变温度、光照、弱电流等外部条件来尝试着了解桃花水母的生物特性。
“别看桃花水母不怎么起眼,全身也仅由两层细胞构成,其实它还是有直觉的,比方说对光线就特别敏感。”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实验,王从礼和伙伴们写成了论文《绿野仙踪——追寻桃花水母的踪迹》,并最终荣获第十八届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脑子里总有太多的问号”
小水母带给了王从礼最初的成功,但奇怪的是自那以后,这种状如桃花的可爱生物忽然从周边水域中失去了踪影。“我们都感到非常诡异,所有的桃花水母像商量好了似的,一下子就不见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从小学到初中,这个谜团一直跟随着王从礼。
“初一时,跟几个同学一起去平阳钓鱼,没想到又在池塘里看到了阔别已久的老朋友——桃花水母。它们就和三年前一样在水中悠然地漂着。我非常好奇,就带了几只回家,心想这回可要好好看着它们啦。”王从礼笑着说。时隔三年,他依然对桃花水母念念不忘。
可是,过了一个星期,水母又好端端地自己“消失”了。“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只剩下一盆清水。太不可思议啦!”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王从礼利用一周的时间,仔细查阅了相关的科学资料,并结合观察日志,写出了《再寻桃花水母》,详细解释了桃花水母适宜在怎样的环境里生存,身体结构又是如何特殊,为什么又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继桃花水母之后,王从礼又从厨房里打翻的五香粉杀死蟑螂这一突发事件中得到灵感,在一系列实验之后写了《绿色诱杀蟑螂》一文,成功揭开了五香粉杀死小蟑螂的奥秘,并经过进一步的尝试,“发明”了简易的蟑螂诱捕剂。蟑螂从此又多了一个克星。
水葫芦,则是王从礼最新的研究对象。2007年,王从礼偶然经过九山湖,看到大片大片的水葫芦,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水葫芦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钾。这不正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肥料三要素”吗?于是,他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变废为宝,把水葫芦汁用于植物的无土栽培……一个月后,实验结果证实了王从礼的猜想:用自制的水葫芦汁培育出的万年青,生长茁壮,发育良好。
“又是水母,又是蟑螂的,看来什么都逃不过你的眼睛啊。”“也不是啦。反正很多时候一边写作业,一边脑子里就会不由自主地闪出几个研究‘对象来,同时还会冒出一大堆的问号,这大概与我平时看了太多的侦探小说有关系吧,呵呵!”王从礼笑着回答。做记录,查资料,做实验,写笔记,整理数据——发现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王从礼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并在一次次的解谜经历中收获着满足与快乐。
梦想当个地质学家
从水母到蟑螂再到之后的水葫芦,大自然给了王从礼无穷的启发,也使他对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烈的兴趣。读小学五年级时,王从礼跟着家里人一起去大罗山采摘杨梅,在一片沐浴着金色阳光的杨梅树林里,眼尖的他捡到了数枚闪闪发亮的水晶矿石。这真叫捡到了宝贝!回到学校后,他立马拉起了一支“王从礼地质考察队”,“怂恿”少年科学院的小伙伴们在假期一块儿上山找矿石,搞地质研究。
“数亿年前的大罗山脉,曾经是火山喷发的地区,所以在这个区域找到水晶并不奇怪。那时我们这伙人找到的水晶标本现在还有很多陈列在实验小学的少年科学院里呢!”王从礼回想起当年的研究成果,仍有几分得意。
顶着烈日去温州老鼠山考察,足迹遍及大罗山方圆几十公里,以及泰顺、雁荡山、福建太姥山等地,为了找到更多有价值的水晶矿石,王从礼率领着他的团队可没少走路。2006年4月,论文《追寻大罗山的水晶踪迹》获得温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
“我小时候喜欢动物,所以就想着长大了能当动物园园长之类,整天跟动物打交道算了。后来,经过几个月的‘水晶之旅才发觉,当一名地质工作者,既能亲近自然又能做感兴趣的研究工作,更有意义,也更适合自己。”时至今日,王从礼依旧将地质考察这一理想深埋在心底。用他自己的话讲,“就算成不了地质学家,将来能做这方面的工作也行。”
“强烈的问题意识,活跃的创新思维,良好的耐性和持续性,这三项搞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质都能在王从礼身上找到。”温州实验中学的特级教师、优秀辅导员王五一对自己的得意弟子赞誉有加。
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转折(中考),王从礼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做实验了,但他依然惦记着阳台上的那几盆水葫芦,还有万年青。“真的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中考肯定需要好好准备啦,老师跟父母都抓得很紧。”采访过程中,王从礼忍不住也会像普通的中学生一样倒倒苦水,“一切都等考上高中再说吧,到时候我还有好多事情想做呢。”
是啊,对于这个腼腆而又心思缜密的15岁少年来讲,一切都还只是刚起步。祝他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