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009-06-10 12:07洪德娇
文学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荷塘荷叶意境

洪德娇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而且要注重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伴随着丰富想象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更新观念,激发想象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教师过于强调读懂材料的字、词、句、章,过于注重答案的标准性和统一性,喜欢用同一个模式,同一个思路引导学生;二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阅读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发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时无形中受到了拘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情感。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阅读是一种具有较强个性色彩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将书面语言根据自己的阅读、生活等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去判断、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个性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二、创设意境,感知想象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意境,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学生头脑中,如临其境,从而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起心灵的桥梁。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平常看见的荷叶,用笔把这个意境画出来。借此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让学生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的思绪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三、放飞思绪,活跃想象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敢想、敢说、敢于展示个性,大胆探索,善于发现,畅谈真正属于自己的创造性解读。在教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时,我们引导学生就朱光潜的“推敲之说”提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留静;有的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认为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有的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学生的思绪被放飞后。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四、出乎其外,升华想象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唤醒自己生活经验中的有关记忆和感触,产生与作品所描写的情景相应的爱憎和体验,爱作者所爱、憎作者所憎,思作者所思,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但这一时刻想象很容易被作品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站在作品之外,通过想象,思索别人意想不到之处。通过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言外意、象外象。如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诗,学生一般会油然想到老师,这很不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深思,由作者的情思,升华到生活、事业的各个方面,形成对象“春蚕”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的赞叹。这种站在作品外对作品的形象进行补充、丰富、改造,对作品的象征意义、隐喻意义、引申意义进行开发、深掘,帮助学生发现和体会作者及其他读者未发现、未体会的问题,达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猜你喜欢
荷塘荷叶意境
荷叶像什么
荷塘里的“怪物”
四季的荷塘
春色满园
荷叶圆圆
小世玉智闯荷塘
一朵花的意境
荷塘蛙鸣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