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慧
摘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物理教学工作者,应吃透新课标精神,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物理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但由于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原来存在实验设施设备不足的现象,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的状况,不少物理教师为了图省事经常减少做实验的次数,使得实验教学缺乏生机和创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不到最佳程度地发展。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各种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应该体现从实践中来,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为了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必须增大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增大实验探究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率。因此,强化教师实验意识,努力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素质尤为重要。①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广大物理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认识到实验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乃至对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②加强物理教师实验教学培训,搞好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教学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③正确处理实验教学课的主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操作时间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的广阔空间。
二、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启迪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首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看做是“有想法,有个性”的人,创设民主平等的合作气氛,师生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努力创设情境,允许和鼓励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敢好奇。能持久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敢于对实验事实追根究底,探究真相。②敢怀疑、不满足。对各种实验过程和结论敢怀疑,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结论、现有的手段和途径,而是乐于寻找捷径和佳径。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③好冒险。敢于大胆猜测,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并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敢于坚持己见和应对未知的情况。④爱动手。爱将头脑中的创意构思出来,直到亲自动手,使之具体化。
三、 优化实验教学课堂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
对于学生,我们物理教师应力求引导其做到“四多”。①尝试多。尝试找出实验仪器的新用途,尝试着对物理现象加以解释,尝试着改进,完善实验装置。②方法多。善于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善于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劣。③例证多。善于采用多种实验事实和物理现象,证明有关的观点结论,并探索其中的规律。④联系实际应用多。通过具体事例认识物理学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的联系,可以分别从能源、人口以及环境和居住等方面考虑。
四、 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做解决设备问题的权宜之计。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种类型的简单实验。如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五、 有计划的课外小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补充
课堂实验仅仅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有计划的课外小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补充。学生有相当多的时间是活动在课堂之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活动。课外小实验活动,是学生创新兴趣自由表现和发展的较好方式。①定期开放物理实验室,增加学生反复训练实验操作的机会,对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有积极的作用。②布置一定量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家庭小实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③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科普现场,让学生开阔创新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新课改的目标。作为物理教学工作者,应该吃透新课标精神,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让初中阶段学生创新思维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
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1.
(连云港市云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