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迎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音乐教学的有效课堂,笔者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认同,主动的参与,自由的环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情感贯穿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全过程,它能够起到吸引人、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教育学理论表明,通过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情感。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充分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中积极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从而让学生在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争辩、敢求异,不断激发他们创造求新的动机和欲望。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音乐课堂和谐氛围的营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强化,但在具体实施时,个别教师却误解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时随便抛出个问题,在学生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无序讨论、思考,或无组织的自由活动,而教师自己则站在一边不参与、不引导,使课堂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体现不出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繁荣”,而非“和谐有序”。
二、深化文本美蕴挖掘
音乐是一门富有美感的学科,音乐中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结构等各个要素的高度和谐统一构成了音乐“动态的美感”,蕴含了音乐的“情感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之中美的要素,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和谐的情感之美。例:教学钢琴变奏曲《少女的祈祷》时,教者着力抓住乐曲变奏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欣赏,深入地辨别乐曲的主题在节奏、节拍、音区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奏曲的独特魅力。就拿乐曲主题后的“四个变奏”来说,每一个变奏都富有一定的“动态变化性”。如第一变奏右手加有许多装饰音,第二变奏的音区有所变化,左手移至中音区,第三变奏中的某些音型有所变化,第四变奏加入了三连音,感情比较激动。教学实践表明,整堂课的教学,通过对文本的深化挖掘,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让学生感受到“变化”音乐之中的和谐之美,并随之喜爱和理解音乐。
三、提供有效针对性的教法
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光要针对学生,还要针对教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体分析和充分考虑学生因素,真正做到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千方百计地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去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导作用。要摒弃传统的“说教”和扼杀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做法,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感悟”音乐。
每次面对新生,笔者总是精心挑选最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介绍作曲家的生平、曲目的创作背景,其间请同学提问或补充自己的看法,《流水》、《二泉映月》、《梁祝》,那优美的旋律在教室的空气中静静流淌,我希望它能流进学生们的心田,引起他们对高雅音乐的共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积极评价发展课堂
评价是制约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评价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只是单纯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课堂的教学效果的统一标准,把学习成绩高低作为评价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尺。但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应着力于发展人,创造人,而不应禁锢人、束缚人、约束人。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身心只有进入激活状态,精神的水面才能荡起波澜,飞起浪花,内在的语言才能高度活跃起来。课堂上教师恰当的、充满赞美的评价,就像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能迅速使学生的心理积淀膨胀,让学生激情飞扬。
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通过全面具体的教学评价,充分了解学生在当前音乐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能结合所反馈的具体实际情况确立最近发展目标,在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中,实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突出个体纵向差异的比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笔者的教学为例,通常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评、互评及他评等。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这一方面的思考力度。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大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