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刚
科学、精密的规范和标准化尽管有助于管理和效率,但却容易走向僵化、反常和危机。正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才会出现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和学科交叉的呼唤和需求。在此过程中,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者在人文素质教育及其具体课程设计与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并获得了极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局限在本科院校层面,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极少涉及。由湖南经贸科技职业学院的彭文武副院长完成的《全球化时代的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一书目前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及其课程设计与管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重点剖析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及影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的相关因素,并从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和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等两个大的方面审视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可操作性研究。该书的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工作,长期跟踪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积累,针对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该书是在作者所获取的相关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透彻理论分析的结果。在研究思路上,注重可操作性研究,尤其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背景、民办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教育主题论视角对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层、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等三个教育主题的行为出发,为全面提高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及对策。从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现实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可操作性的探讨,避免了国内有些研究中所出现的无实质性内容的空泛议论或简单照搬西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与管理理论的缺憾,使研究的思路框架清晰,研究内容有血有肉,并且能够引发读者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也是该书非常值得借鉴之处。
2.视角新颖,论述深刻,具有前瞻性。该书对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问题提出了较多创新性的观点,如认为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创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正确地确定自身的使命和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担负起民办高职院校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二是民办高职院校要想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的挑战,民办高职院校需要以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民办高职院校教育需要在传授给学生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还应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该书对民办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上进行了深刻论述,如从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和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在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应该做到社会价值观、教育主体观和课程设计观等三个方面的创新;在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应该从培养目标、教学课程;实施途径和建立评价与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这些均为在作者已有研究结论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同时,在经济全球化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情况下,将经济全球化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发展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另外,该项研究虽以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为着眼点,但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实践对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而言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该项研究更颇具前瞻性。
3.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理论研究需要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该书在对影响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建立在理性思考之上的相关对策建议。例如,该书认为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并指出在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育过程中必须要抓住实质、夯实基础、按部就班、逐步推进、专注一致、提升速度、注重创新、共同进步等。可以预见,这些来自于对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通过严密的理论论证得出的政策建议,将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总之,该著作不仅在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上具有相当的学术创新价值,而且对于我国其他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和部门的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都具备较强的借鉴意义及政策指导作用,值得理论界、高等教育学界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等方面的相关人员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