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养高素质人才

2009-06-08 08:51刘碧华
企业导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

刘碧华

【摘要】 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是培养大量高层次、技术型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就是要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

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我国现代服务业既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个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专业人力资源稀缺的新兴行业,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对高素质从业人员有着迫切需要。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不在于先进的装备以及先进的技术,而是需要一批拥有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专门技术的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现代服务业的涵义及其从业人员的特点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主要以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三类服务为载体,因此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是掌握了必需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知识,练就了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了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专门人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从业人才具有以下特征:

知识化。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标准较高,其从业人员,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很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服务业的性质决定其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专业性工作,而且是具有各种专业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如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工程师、经济师、教授、医生等。

技能化。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熟练掌握现代服务业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关键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够在加快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素质化。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

创新化。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往往有非常独立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敢为人先,敢于试验,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试图通过这一过程来充分展现个人才智。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就业容量最大。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同时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力在服务业就业的人数只占总数的50%,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了80%,就业的充分对保持美国消费的持续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大规模的新型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助于解决由于国企改革、劳动力增加和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所带来的失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已明确提出将服务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并纷纷制定规划,推进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当前加强宏观调控,要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在抑制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经济理论认为,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推动城市经济成长的原有动力逐渐减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业面临的升级压力加大,经济的结构调整阶段来临,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

3.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是现代服务业的生力军。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专业人才。通过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农民素质的提高,才能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结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才需求总量更多。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比如先进制造业需要技术精英,但它的中心任务是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先进产品,其加工、制造过程需求更多的是熟练的技工,甚至劳工。现代服务业提供的是知识服务,能够承担知识供给的只能是知识型员工,所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主要是拥有良好文化教育背景的人才。

2.高端服务业人才供给不足。从从业人员结构上看,近年来,虽然从事服务业的人员数量有了大幅增加,但仍然是从事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人员居多。高端服务业多数属于新兴产业,各教育培训机构对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明显的时差性滞后。因此高端服务业人才依旧缺乏。目前,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等方面的人才资源缺口已带来对行业发展的一定制约。

3.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一直以来,由于服务业发展和对服务业人才的培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我国沿海地区发达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是具备国际视野、掌握专业知识、熟悉行业规则、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人才确实非常有限。如在金融服务领域,不仅从业人员的数量规模与伦敦、纽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人才素质问题更加突出,通晓国际惯例,懂得金融创新产品的高级金融人才非常缺乏。又如在航运服务领域,兼通金融和航运、法律和航运、航运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这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发达城市与伦敦、香港等国际著名航运中心在功能上形成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已从“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现代服务业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作支撑,像现代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数字文化、网络教育等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丰厚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技术和国际通行规则、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如果没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从重视人才培养方面入手开展工作。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明确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业经济的转变,必须树立一种现代的、创新型的人才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由于传统偏见,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服务业是种“伺候人”的职业,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停留在低水平层面。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正在全面渗透经济、技术、社会、国防等各个领域。现代服务业不再是低工资的就业中心,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各国经济中最具活力、吸收就业和技术人员最多的行业群体。因此,要从思想观念上明确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

2.推进教育改革,构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可以通过学校培养、岗位培训和培训机构等途径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要加强企业岗位职业培训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培养,逐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其一,通过发展高校中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高等学校要有步骤地设置相应的学科和专业,增加紧缺专业规模。建立学校与企业、社会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科技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其二,通过企业的岗位培训,搭建继续教育平台。促使企业职工岗位成才。要指导企业制定技能人才发展规划,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培训制度,构建国际化的继续教育体系。推动企业职工培训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迈进。其三,建立培训机构。将学校培养和企业培训与建立技能人才培训机构相结合,培养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技能人才。

3.建立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手段,对其技术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其一、确立考核评价标准,健全评价手段。打破强调学历、资历,忽视技能、业绩的做法,将政府考核、同行评议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科学评价体系。其二、成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按照不同行业和地域分布,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权威性的技能人才鉴定体系。其三、规范就业准入制度,营造良好氛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努力在各行业和企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准入制度,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4.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机制。加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把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纳入人才收入分配方案。对关键岗位的人才,可实行年薪制、股权期权制、谈判工资制,为其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给予住房补贴等;以及要鼓励人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参考文献:

[1]袁志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世界,2006(7)

[2]葛金田,张伟.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7(1)

[3]严先溥.产业机构升级亟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2005

[4]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5]郑吉昌.服务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前景[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2)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
人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