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联合伲福达与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对比分析

2009-06-08 03:35郑玉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卡托普利氨氯地平血压

郑玉明

资料和方法

2007年12月~2008年9月收治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7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45~75岁,平均59.6岁,病程2~25年。入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近期内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进行性高血压和钙拮抗剂过敏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2例和7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对照组予氨氯地平5mg/日,视血压情况调整氨氯地平剂量。观察组予卡托普利12.5mg/日,早晚各1次:下午予伲福达20mg/次,疗效欠佳加大卡托普利剂量。两组在血压平稳2周后逐渐减量至最少有效剂量,疗程8周。治疗期间每日测量血压2次,同时观察心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检查。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且降至正常(<90mmHg)或下降≥20mm 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 Hg;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 Hg;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49/52);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6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3,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对照组头痛3例(5.8%),其中1例因头痛严重停药;观察组面部潮红1例,踝部轻度浮肿1例,干咳2例,共4例(5.3%),1例因干咳严重停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95,P>0.05)。

讨论

目前的高血压指南提倡联合用药,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既可中和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又可提高降压疗效。对于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Ⅱ级(血压>160/100mm Hg)以上,或者即使Ⅰ级高血压合并3项危险因素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同时有糖尿病,或伴有临床心血管的高危患者,以及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或者超过目标血压20/10mm Hg时的患者,都需要药物联合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都是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这两种药联合疗法是降压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药物相互的优势效应、降压疗效叠加,改善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等,进一步强化了降压及降压以外的器官保护效益。

本文中两种控制高血压方式都非常有效,但调查分析认为:

·治疗费用仍然是城乡居民中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首要考虑的因素。

虽然氨氯地平不但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还具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但是氨氯地平相对价格较贵,对于农村患者经济负担较重。而卡托普利和伲福达联合使用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价格也相对便宜,患者能够接受。

猜你喜欢
卡托普利氨氯地平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稳住血压过好冬
硫氰化亚铜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药物中卡托普利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