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薇
【摘 要】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表演艺术。它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不间断地、完整地表达艺术情感。因此,演奏者除了要拥有娴熟的技能技巧外,还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倘若在演奏中没有健康、平和、放松的心境,即便已具备熟练的技术,也很难获得演奏的成功。因此,我们从枯燥的练习、日常的锻炼、充分的准备、临场的发挥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调节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钢琴演奏 心理因素 状态调节
一、引言
钢琴,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钢琴演奏通过三百年的不断发展,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风靡全球。从世界范围来看,钢琴也许是除歌唱以外最普及、分布区域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一种乐器。但几乎所有的学琴者,包括长期从事钢琴演奏工作的乐师及钢琴家,在面对舞台时,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因为钢琴演奏需要同时运用运动觉、视觉、听觉、触觉,通过娴熟的技巧,不间断、完整地表达出艺术情感。因此,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异常的心理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表演质量。所以,我们不仅应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和全面的艺术修养,更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大型的钢琴演奏表演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技术相当熟练、音乐表现力也很好的演奏者却发挥得不够出色,这些司空见惯的例子也体现了钢琴演奏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是对心理能力的一种考验。那么,要使演奏者的实际水平得以充分发挥,演奏前的心理调节、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技术练习到炉火纯青,将心理情感控制得淡定自如,才能使自己在演奏过程中获得到良好的表现。
二、钢琴演奏效果与心理因素的联系
我们知道钢琴演奏主要包括技能认知和艺术情感的表达,技术能力的娴熟与提高在于演奏者的努力程度,而艺术情感的表达则需要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因素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想象力、直觉能力及性格个性等很多方面。钢琴演奏是演奏者心理情感的表达,因此它与人的精神情感、内心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演奏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演奏过程中。同时钢琴是单一音色的乐器,它的每一个音各具自己固定的发声体。钢琴声源响出的条件是决定于各音的琴弦、附加在各琴弦前的琴键、以及琴梭的运动方式,而触键的速度和力度是控制钢琴音色变化的最基本手段。这些细微的技术都要求演奏者运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来临场发挥。倘若在演奏中没有健康、平和、放松的心境,即便已具备熟练的技术,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演奏佳境的。
1.良好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钢琴演奏是一门极高深的表演艺术,演奏应达到心、手、音的一致。它要求演奏者要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和准确、敏捷的动作,以及良好的音准感觉和较高的听觉意想能力,还必须具备辨别音质的敏感性、对音乐意蕴的领悟把握能力等,从而能让音乐自内心经由手指的技巧达到正确的表达。良好的心态是一种丰富的情感展示。钢琴的演奏是一种美妙音乐传播和情感流露的艺术情操,钢琴演奏者若在演奏过程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所表达的艺术情感中去,这样的演奏效果可想而知,同时也更加能引起听者的共鸣。
2.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钢琴演奏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技巧把握和忠实地传达作曲家的意旨,更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作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提高演奏能力的同时,还要有自己演奏的独到特色。钢琴演奏者只有随时客观地用端正的心态聆听自己的演奏,及时反思、调节,才能使演奏层次更上一层楼,才能对音乐作品随时产生创新的再建构。
3.平和的心态是准确把握技巧的关键。我们知道钢琴演奏需要很好的把握手指的力度、节奏等,如果一个钢琴演奏者在演奏途中心情浮躁、内心不安、情绪过于激动,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是很难把握这些演奏技巧的。
4.身体健康是良好心理因素的保障。练琴,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面对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练习,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力支持,就无法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在舞台上,面对精神和体力的双重压力,更需要一个好的身体状况。当身体处于疲乏、不适的状态时,我们很难灵敏地接受大脑的指令,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地挥动手指。没有充沛的体力,如何能技术娴熟地驾驭大型作品呢?一味多练,放开速度快弹,连续不断地多次排练,使思想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不注意保持体力,以至于在正式演出中反而让身体处于疲劳、麻木、心浮气躁的低潮,这样不仅达不到平时练习的水平,而且还会造成精神紧张,加大心理的压力。所以健康的身体是保证演奏中减少心理压力的因素。
三、培养和调节良好演奏心态的方法
钢琴演奏要达到很高的境界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学习过程。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霍尔绍斯基、刘诗昆、朗朗等等这些钢琴演奏大师,没有一位其演奏生涯是一帆风顺,不费吹灰之力而一举而成名的。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青年演奏家朗朗,其求学过程中同样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心酸故事。在纪录片《郎朗的歌》中,郎朗对这些往事都做了毫无保留地还原再现。在他9岁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时,意外地遭到了钢琴老师的当头棒喝,“钢琴老师不喜欢我,每天都在说你不可能成为钢琴家,劝我回沈阳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学条件的窘迫曾让郎爸的精神陷入了一种濒于崩溃的地步,影片中,郎爸在无法面对这一切的时候,终于对郎朗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你三个选择,第一是回沈阳,第二是跳楼,第三是吃药”。郎朗在听到父亲给自己的选择时,产生了强烈的内心挣扎,“我当时完全盲目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还真想选吃药。”但是朗朗在这些艰辛的客观条件下,承受起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毅然地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坚强。正因为钢琴演奏的技能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此,要求我们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
1.顽强的毅力面对反复的训练。钢琴的准确把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忍受自觉或不自觉的反反复复的钢琴练习,这就需要我们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去积极地面对。演奏者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时,尤其需要有灵敏而迅速的应变能力。在演奏的瞬间往往有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干扰演奏的进行,如突然某个琴键不起来,演奏中不小心漏了一两个音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可能发生。这对演奏者是一个考验,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集中思想继续下去,不能因此受到影响,打乱了思路。思想上要有充足的准备。
2.认真对待每一次小型表演。钢琴演奏者往往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奏会,这时候,我们要用认真准备,努力把握好这些大大小小的挑战,用一颗淡定的平常心去感悟自己所弹出的曲子。做到“付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的良好状态即可。等到真正上大舞台时也就能应付自如。
3.平和心向强者请教。所谓“科学无国界”,艺术也是如此,我们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要有一颗虚心请教的平和心态,积极向技能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千古之真理,学习钢琴万万不可封闭自学,要多多主动和他人交流经验、教训。这也是我们摆正心态,步入成功殿堂的重要阶梯。跟钢琴的学习一样,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调节。
4.演出前充分准备,缓减心理负担。所谓“艺高人胆大”,熟练的技能技巧和流畅自由的演奏,是表现作品的起码要求,也是减少心理压力的基本保证。在准备阶段,演奏者就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音符、每一组动作、每一种技巧和每一段乐思,真正扎实地掌握,确保准确无误。许多演奏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练习时容易出错或把握不准的地方,演奏时也最容易失误和引起心理紧张。这就要求在练习阶段狠下功夫,必须有100%以上的熟练程度的把握,将要演奏的作品正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减少演奏中错误和意外的发生,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把握好上场演奏前的几分钟。上场前,应安静下来,使呼吸均匀流畅,获得一种平和、镇定的感觉;也可有意识地通过手指肌肉的运动来刺激大脑,使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恢复正常。如用加大手指动作和力度的深触键方法,增强触键感的准确性和控制力,减缓大脑的兴奋度,恢复正常的反射功能。逐渐加快速度,让手指自然、放松地跑动,用以提高灵敏和放松度,使神经系统保持与演奏相适应的兴奋程度和调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紧张,从而在演奏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到场时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到场紧张主要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实力不够。因此,只要走到了舞台上,就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与冷静,为自己加油、打气。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5.不可过分看重演奏结果。钢琴演奏者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奏活动时,认真对待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不应该过于去在乎演奏完毕后的结果和成绩,因为钢琴演奏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每一次结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过于看待过去演奏的结果和成绩,势必会影响到演奏者的下一次发挥。
四、总结语
众所周知,优秀的钢琴演奏表演不仅仅是反映演奏者的演奏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也是音乐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演奏者要具备一定的演奏技巧,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良好的音乐艺术素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能力,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等,这些都要求演奏者拥有很好的舞台表演心理素质。我们知道心理的素质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坚持长期磨练自己的耐力、意志力、受挫力以及个性化的创新能力。钢琴是一种艺术情感的表达,演奏者只有投入全身心的情感,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得到认可。培养一种安静、平和的心理,可以使拥有扎实技巧的演奏者如虎添翼,可以让演奏者更加深入地体会钢琴作品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韵味。对于初学者,要好好把握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演奏表演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防止胆怯心理。对于资深的钢琴演奏者,要正确把握好演奏中的细微技巧,不可过分看中演出结果,以至于给自己带来过重的心理包袱。所以,我们要用一种顽强、坚韧的心态做出每一次努力,用一种勇敢、自信的心态对待每一场演奏,用一种平和、洒脱的心态看待每一次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自己的演奏生涯增添风采。
参考文献:
[1]吕景云.艺术心理学新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5.
[2]朗朗.朗朗的歌[M].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