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语录

2009-06-08 08:51平瑞方
新作文·高中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晏殊司马光大鱼

平瑞方

前言:最近一段时间,海上风波不断,在澳大利亚海滩,八十多只鲸鱼集体搁浅岸边,无法返回大海,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死亡。这让我想起了海明威,他的一部《老人与海》,讲述了人和大自然的战斗。茫茫大海中那个老人永不屈服的抗争显示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伟大。而现在,人类所面临的是另一场海洋危机,那就是人类可怕、贪婪的资源需求正在毁灭海洋的生命。这是我们在认识海明威的时候所必须看到的。当丧钟为其他生灵敲响的时候,人类的末日也将为时不远。

1.关于命运: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没有失败,只有战死。

★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

【注解】《老人与海》说的是一个叫桑提亚哥的圣地亚哥老渔夫的故事。

为了捕到鱼,他和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一起出海。可是到了第四十天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捕捉到鱼,男孩绝望了,他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男孩的父母说,你跟着老人不会有好运气的。他又漂泊了44天,到了第85天的时候,老人一大早就出海,他终于发现了一条马林鱼,可是那条鱼太大了,比他的小船还大。

老人没有放弃,他一定要把鱼捕住,马林鱼咬了钓钩,可它的力量实在太大了,就拖着老人和船往海洋深处跑去。老人和大鱼持续不停地战斗着,最后,老人终于用鱼叉射伤了大鱼,大鱼再也无力反抗,他开始拖着大鱼返航。可是大鱼在海上留下的一道腥踪却引来无数鲨鱼,老人不得不与鲨鱼搏斗,他用刀系在船桨上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力对付它们了,但他坚持搏斗,甚至把船舵都打断了,等他靠岸的时候,鲨鱼已经吃光了老人两天的辛劳,只剩下鱼头和鱼尾……

那天下午,老人在梦中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老人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许多把人生看成战斗的人的信念。

《亮剑》里,李云龙说:“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不也是《老人与海》的精神么?

陶渊明的诗歌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精卫是古代传说中的小鸟,它的前生是炎帝的女儿,游东海而死,灵魂化为精卫鸟,恨意未息,终日衔木石填东海。

刑天是中国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继续战斗。

战国时期,秦楚的矛盾尤其尖锐。秦国曾经欺骗楚怀王,害得楚怀王客死秦国。秦楚之间有刻骨的仇恨。楚国流传一句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末农民战争爆发,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一声呐喊,东方的臣民开始向暴政宣战。楚人项羽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北进,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他们一举消灭了秦国的主力。秦王朝种下的仇恨终于将自己埋葬。蒲松龄后来感慨地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黄遵宪在《台湾行》里歌颂甲午战后台湾人民抵抗日本侵略时也用了这个典故: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

人类的精神,就应该是海明威的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

2.关于人与人的关系: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无论谁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也为你。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注解】很少有人能够记忆起上个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了。那是一段奇特的历史,来自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来到西班牙,加入共和国的队伍,同佛朗哥的叛军战斗。其中就有我们所熟悉的白求恩。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是一所大学里的西班牙语教授,他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和白求恩一样,他不远万里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借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最后的日子里,罗伯特面临着爱情与职责的选择,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在炸毁桥梁,自己也被炮弹炸断了大腿之后,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牺牲。

“如果海浪冲涮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劫难,一次又一次血腥的入侵,惨无人道的暴政,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那些抗争和麻木的人们,都将使我们难以忘怀。

在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开始反思,为什么人类的文明发达到这个地步,它还会引发一次几乎毁灭人类文明的灾难。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的恶果;有人说,这是集权统治的必然;有人说,这是西方文明的终结。

从纳粹集中营走出一个名叫马丁·内莫勒的幸存者,他在经历了集中营的苦难之后,沉痛地说:“之所以暴政会如此泛滥,那是因为,在暴政试图压迫一部分人的时候,我们却在保持沉默。”

“在德国,当他们(纳粹)把魔掌伸向共产党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当他们把魔掌伸向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把魔掌伸向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

最后,他们把魔掌伸向了我,这时,已经没有任何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这个世界是如此地联系紧密,几乎没有人可以离群索居,我们必须保持一种起码的人文关怀,同情、怜悯、为他们说话,须知,丧钟为你而鸣,为我而鸣。

3.关于人生

★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的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注解】历代历史人物,固执莫过王安石。他决定的事情,就是用九九八十一头牛拉也拉不回来。

王安石的固执,头一个瞧出来的是晏殊。说起晏殊,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那首脍炙人口的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像我这样的读书人,如果活在汉朝,那最多不过给卫青、窦婴、霍光这样的王亲国戚打打下手,当个三等秘书;要是活到唐朝,估计跟李白、杜甫这样的人一样一生不得意;可要活到宋代,那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了。我们看到的许多北宋词人,他们不仅仅是诗人,同时还是当时的达观显贵。譬如王安石、司马光、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等等。这在中国历代都是非常罕见的。

王安石初出江湖时,晏殊已经是枢密使,他对王安石非常赏识,但对王安石的毛病也看得很清楚。为了对他有所告诫,他特意送了王安石八个字:“能容於物,物亦容矣。”王安石听了却不以为然,回来后就对人感慨说:“晏公身为大臣,却教人如此逢迎,怎么能这样自我卑污呢。”

33岁那年,王安石和司马光同在群牧司任通判,这个地方的长官可是大大有名,俗话说,开封有个包青天,这人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包青天。牡丹花开放的日子里,包青天召集员工们开会喝酒,可是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喝。包公就说:“大家都在尽兴,二位一杯不饮,难免扫兴。”司马光挨不过包青天的情面,勉强喝了两口,轮到王安石,他却死活不喝,叫这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非常尴尬。

王安石执政后,实行变法,偏执的性格使得他听不见任何反对的声音。变法几乎招致了大多数文人的反对。这当中有人原来是他的老朋友,比如司马光。司马光同志给他写信,反对变法,王安石可好,逐条反驳,导致司马光和他决裂。这样的性格使得王安石和他的变法都变得异常孤独,他最终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变法也最终失败。

晚年,王安石在家闲坐,饱经沉浮的他,突然想起晏殊在几十年前告诉过他的那句话,不由得感慨道:“不解晏公为何在当年就知道今日的事情!”■

猜你喜欢
晏殊司马光大鱼
晏殊换题
漫画一级1小时《一条大鱼》
晏殊的忘年知音
晏殊换题
大鱼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一条大鱼
司马光砸缸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