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红
根据Halliday的功能主义语言理论[1],语言在交际中具有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系统和言语形式的选择是由语言的使用者及语言所担当的功能决定的。企业外宣资料是指企业向国外宣传其自身形象、推广其产品、使其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为目的的宣传资料。企业外宣资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社会功能主要是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诱导消费者消费。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良好的企业对外宣传资料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帮助企业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然而,由于英译企业外宣资料在语言和语用上的种种错误、不规范等,影响交际的有效进行。本文在对比分析英汉企业外宣资料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英译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用失误问题。
一、英汉企业外宣资料的基本特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结构体系,英汉企业外宣资料在内容、行文结构和语言表现形式上有其不同之处。
内容上,汉语企业外宣资料,尤其是企业简介,表现为平铺直叙,长篇大论,喜欢用概念式及空洞夸大的描述性套话,喜欢罗列权威机构的认证及所获的各种奖项。而英语企业外宣资料注重突出企业形象及产品,充分表述事实,传输真实信息。
语言表现上,汉语企业外宣资料倾向于“雅”,企业宣传资料中大量使用三字、四字、五字等结构,讲究工整对仗,喜欢使用华丽词藻。而英语企业外宣资料倾向于“白”,措词以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的日常用语为基础,使用鼓动性语言,句式多样,善用修辞。
汉语重意合,在表达上注重以“神”驾“形”,在行文结构上,汉语少用显性连接手段,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靠上下文和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而英语重形合,注重以“形”驱“神”,在行文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形式化和严密的逻辑性,使用明显的形式标记。
二、英译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用失误
但凡涉及到语言的使用与交际的场合,都要讲究语用。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不同文化的两种语言进行交际时,语用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些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这样的语用失误往往也会体现在企业外宣资料翻译中,因此,企业外宣资料尤其要注意语用等效,达到交际目的。语用翻译是一种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2]。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强调最切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则强调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习惯。
引起语用失误的原因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通常是因为外语学习者使用目的语不符合目的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不了解或忽视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导致的。托马斯(Thomas,1983)则把语用失误分成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3]下面将从这两方面分别阐述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用失误现象。
1.英译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语言障碍所致,即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操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语言习惯套入英语。[4](P227)具体表现如下:
(1)词义误译
英语词语在意义上并非一一对应,翻译时必须根据特定的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避免词语翻译中出现因词的语义结构相同而词义并非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而导致的曲译或误译[5]。比如大街上的垃圾分类回收箱上常看到的“不可回收”和“可回收”的译文分别为“unable recovery”和“arable recovery”。事实上,这里的“回收”的英语对应词并非“recovery”而是“recyclable”,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non-recyclable only”和“recyclable only”。又比如在就餐的时候会发现“一次性筷子”被译成“one time chopstick”,其实,这里的“一次性”是指用完之后就不再使用的意思。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disposable”。因此,翻译的时候要正确把握词义,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2)套用汉语语言表达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英译时,如果照搬汉语的表达形式不能表达出源语的意思,甚至会引起误会。例如某航空公司推出一项新的服务项目:一小时内免费上门送票。英译为:Drop in to Give Ticket Free of Charge in an hour.西方人会理解为“上门送免费机票”,这样翻译的话会令英语人士感到费解。又比如“地理位置优越,从金辉大夏到北京首都机场经二环路只需半个小时。”(金辉大夏简介),英译为:Conveniently situated,traffic from Jin Hui Tower to Beij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takes only 1/2 hour via the Third Ring Road.这样的译文使得西方人不知所云。因此,翻译的时候不能呆板地套用源语的表达方式,而要正确把握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用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来交际,避免语用失误。
2.英译企业外宣资料的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谈话双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社会准则所造成的失误[6](P234)。
(1)不同文化里的联想差异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个物体、同一个词等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联想。在进行企业外宣资料英译时,尤其是企业的品牌的翻译更要形象、生动,并能使消费者产生好感,这样的产品才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我们国内的一些产品品牌名称译成英语后,没有体现产品的优点和特征,又没能引起国外消费者的好感,更有甚者,还会适得其反,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反感和误解。如中国出口的“白象”电池,曾经被译成“white elephant”,令西方消费者啼笑皆非。因为在西方,“white elephant”是“昂贵而又无用的意思”。这样翻译的话,达不到译文所要达到的预期功能,甚至会适得其反。
(2)不同文化里的价值观念差异
由于中英文化背景不同,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面向国外消费者的企业宣传资料一定要迎合国外顾客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达到其预其目的。但是,在一些企业外宣资料中却没有考虑到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宣传效果。例证如下:
在汉语企业外宣资料中,我们常看到企业罗列出所获得的一系列国内外奖项来证明企业的实力。同时,在英译企业的宣传资料中直接把这些奖项一一译成英文。例如:Fushen has won many honors and awards for its excellent quality,such as “Chinas top Ten Shirt Brands”,“Ten Most Famous Gentlemens Garment Brands in China”,“Famous Trademark in Guangdong Province”...(富绅集团有限公司简介)。殊不知,把所有的奖项一一译出来,这样不但起不了积极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给国外读者留下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因为,西方消费者更倾向于接受那些受过国际权威机构标准论证的产品。
三、结语
汉语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在转换时,不仅要做到语言对等,更要做到文化对等,使汉语企业外宣资料更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习惯,从而达到企业外宣资料的预期功能。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4.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张健.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4):25-27.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