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评价

2009-06-08 08:03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上山下乡知青评价

付 春

摘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应该历史地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简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知青上山下乡既功不可没,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知青;上山下乡;评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应该历史地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不适当的。

一、总体评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出现在50年代。这一工作的开展,是与我国人口多,经济、文化发展又不平衡,城镇就业困难,广大的农村和边疆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建设人才等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文革”的产物。“文革”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政策是比较稳妥的,大多数下乡知青的思想也是比较安定的。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这个运动被宣传为安排知识青年劳动就业和“反修防修”“缩小三大差别”而进行的是一场政治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根本出发点是试图把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同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结合起来,探索一条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道路。

二、知青上山下乡功不可没

(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中的作为和贡献。

首先,他们是活跃在农垦战线的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是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全国2000多个国营农场像珍珠一样镶嵌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推进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史上,上百万城镇知识青年以创业者、垦荒者、建设者的雄姿,投身到这一伟大的开拓性事业之中,成为中国农垦事业的一支生力军。

其次,为建设新农村立下汗马功劳。在1700多万城镇下乡知识青年中,有83%的人是在当时的农村人民公社插队,从事农村各项生产和社会活动。其一,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广大农村,特别是对那些边远偏僻的农村以劳动力的支援。其二,给农村以文化科学的支援。许多下乡知青在普及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活跃文化生活、开展农业科研以及当家理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三,领导人才的支援。大批知识青年在插队实践中,逐步地成长起来,显露了领导才干,逐步被选拔到农村基层的领导岗位。其四,他们将生命献给了“第二故乡”。那些献出生命的知识青年,有些是为农村建设、维护国家或集体财产而牺牲的,有些是因天灾、事故和疾病而丧身的。他们都是在上山下乡这条道路上失去了青春的生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

(二)广大知识青年在农村得到了锻炼。特殊的历史时代塑造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种艰苦磨炼的过程中,他们才逐步地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比较接近实际的认识,才产生了强烈的变革农村的愿望和责任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艰苦斗争中去。也正是由于经历了比较长期的艰苦磨炼,他们才真正懂得珍惜国家和个人今天来之不易的发展和变化。

(三)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的20多年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大上大下过程中,动员城镇青年及城镇其他人口下乡,一直是各个经济调整时期为了克服当时经济困难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减轻城市负担、阻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保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知青上山下乡的恶果

首先,大批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使许多有志青年更高的理想化为乌有。一大批本来可以成为专家、学者的苗子,被淹没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之中,造成我国人才生长的断层,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长远的困难,这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是长远的。

其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 10年中 ,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有严重失误,造成劳民伤财,人民不满,也损坏了上山下乡的声誉。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为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所支出的经费超过100亿元。青年的家长和部分地区的农民乡也为此加重了负担。这在当时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一些处境不顺、生活拮据的老知青,在其求知的最好年华时,却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当他们回到城市时,已经年龄偏大,又无一技之长,更无专业学历可言,因此可供他们选择的工作面是十分狭窄的,生活的挫折与烦恼依然撞击着他们心灵。有些已经在工矿企业就业的人,或因优化组合而下岗,或因生产不景气而重新待业。因此,他们的生活仍处于较为艰难的境况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上山下乡带来的后遗症。这段历史给不少人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也发生过一些令人悲痛的事。其实,下乡知青的特殊经历,所造成的困境,对许多人来说并没有因为返城而结束。当他们或因“病退”、“困退”回来,或随返城大潮回到城镇时,又一切感到难以名状的陌生。不仅自身碰到一大堆难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家人的平静生活。为工作,为住房,为孩子入托、上学,在不少知青家庭中引发了新的矛盾。

究竟如何评价这场持续1/4世纪的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反思。大家确信,历史终将作出公正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顾洪章.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2]王鸣剑.上山下乡:一场决定3000万中国人命运的运动之谜,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3][美]托马斯•伯恩斯坦.上山下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知青运动,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上山下乡知青评价
上山下乡
互联网时代的“上山下乡”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盛景网联“上山下乡”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把根留住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