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哲
摘要: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中散文和诗歌的代表人物无疑是周作人和徐志摩,两人一个擅长于平和冲淡的叙述,一个擅长于华丽辞藻的修饰,在文学追求上一个重内容,一个重形式,形成了极有可比性的两种文学形态。
关键词:周作人;徐志摩;内容与形式
散文,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古时已有巨大的成就。到了“五四”这一破旧立新的时代,散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人”的发现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而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其中,周作人的“美文”旗帜可以说拉开了最为别开生面的一幕。
1921年9月,周作人结集出版了《自己的园地》,书名实际上就标示着一种独特的散文观。他以“自己的园地”作比喻,主张依照个性表现自己情思的散文。这实际是把散文的本质看作是个性的抒发,强调作家独特的人格品性在散文创作中的流露与体现。
依据“个性化”的原则,周作人还形成了“艺术化、民族化为特点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体系”。这些散文理论确立了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奠基人的地位。除去理论的建树,周作人对现代散文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促成了悠游闲适、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体现在写作心态的恬适淡泊。情感是淡淡的,文字是淡淡的,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以从容的心境给读者讲述着一桩桩生动的故事、一件件有趣的民风民俗、一个个深厚的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用语古朴、老道,却精炼自然,读起来极寻常平易,又不失深厚隽永,在口语基础上杂糅古文,形成一种耐读、有味的文字。
对于周作人来说,每写一篇文章,都是在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就形成了他的散文所特有的“闲话风”。不沾滞于功利,一切出于自然流露,随意抒写,不加造作,“不费力气、不落蹊径”。读者读其文,听其言,又毫不经意间与其神交,谈话中又有一种平等、亲切的态度,常用委婉商量的口吻,“亦未可知”“亦未见得”之类不确定的语句,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逼人锋芒。从这一方面说是“大傲或若谦”,从另一方面看,则又在贵族风度中蕴含着“超前者”的寂寞感。
他的散文取材随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苍蝇虱子、品茶饮酒、谈狐说鬼、评古籍、玩古董等,内容驳杂,以其趣味性和知识性来吸引人,而且写法随便,不娇柔,不造作,没有感情与笔墨的夸张,意蕴深远,需要读者细细品味。《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名篇所写都是平平常常的事,虽无多大的思想意义,然其中另有一番情趣和哲理,这种将雅趣与野趣的融合,提炼而成的闲适冲淡的艺术趣味,是周作人散文的个性和灵魂。一切都灌注着周作人的艺术趣味,一切都因艺术的精炼而冲淡平和,连“杞人之忧只是淡淡的忧思,连写初恋也只是淡淡的相思。”这就是周作人独立于人生的“人生艺术”。
总之,周作人散文的总体特征是寓心境于读书,寓思想于学问,寓热切于冷门。雍容淡雅的风神和平和冲淡的气质使他完美地把生活方式、情趣、人生哲学与散文小品相契合,以及化激烈为平淡的作文金针,形成了“五四”人的文学的独到风格与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现代诗歌在破除传统形式上的束缚、追求人的自由与解放上虽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就艺术成就上的“立新”而言,就略显稚嫩。徐志摩是现代诗坛中具有传奇色彩的“明星”。他以一支生花妙笔,写明月、星群、晴霞、山岭的高亢、流水的光华;甚至雪中哭子的妇人、沪杭车中的老妇,都给予无限的同情。他说:“贫苦不是卑贱,老衰中又无限庄严”,在这里面也可寻着人生美的。并在艺术实践上达到了“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原则。但是与周作人的散文理论相比,徐志摩还是缺少了理论上的修为。
陈西滢说:“他的文字,是把中国文字西洋文字融化在一个烘炉里,炼成一种特殊而又曲折如意的工具……他的毛病是太没有约束。在文字方面,有时不免堆砌得太过,甚至叫读者感到烦腻。”足见徐志摩的诗在内容上斑驳陆离,但在艺术上还存在着缺陷:太注重诗歌的形式,有时过而不及,造成内容服务于形式;感情奔放喷涌,与周作人发轫老道、精炼相比,就不能很好地收放自如、信手拈来。在文学语言讲究的含蓄蕴藉方面而言,华丽的辞藻与挥洒的气势也并不及周作人的平和冲淡而显得丰腴。
一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青年诗人所为我们营造的一个充满激情的艺术世界,在一个平和老道的散文家所为我们创造的平淡、充实、蕴藉、丰富的文学世界面前,也就稍显冲动和不羁。就艺术成就而言,可见鲁迅所说:“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参考文献:
[1]周作人著.《自己的园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周作人著.《苦茶随笔》[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周作人著.《谈虎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周作人著.《风雨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徐志摩著.《自剖》[A],《徐志摩全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