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去年,当新编昆曲历史剧《公孙子都》主演、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站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颁奖台上,从国务委员陈至立女士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十大精品剧目”奖牌的那一刻,浙昆人感到无比激动与自豪,因为他们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用心血和汗水九易其稿,四易其名,经历十年之久的艰辛创作历程,终于结出了硕果——将传统剧目《伐子都》创新为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与时俱进的上乘之作,成就了继《十五贯》后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级精品剧目。
回眸精品之路,这成功的背后,有着重要的外部因素,即社会对昆曲的关爱。特别是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从政府到民间,从国内到国际,昆曲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昆曲的生存环境出现了新的转机。还有,国家及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出台了众多保护、扶持昆曲艺术的政策措施。此外,这与浙江昆剧团创新、拼搏也是分不开的。
启迪与震撼
新编昆曲历史剧《公孙子都》是根据传统折子戏《伐子都》的故事情节改编而成的。原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与惠南王交战,部将公孙子都与颖考叔曾为争夺帅印失和。当两军交战时,考叔奋勇直前,所向无敌,子都妒忌其功,暗施冷箭射死考叔。庆功宴上,考叔之冤魂突然出现,活捉子都。原剧通过“人鬼复仇”来说明古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狭义是非观。
创作起初,该剧的编剧张烈和导演石玉昆经过商议,决定将该剧的故事走向“中国式的麦克白”。石导说:“要改编传统戏,又是这样的一出以武生为主演的新编历史剧,不能单纯地展现高难度的武打技巧,而是要从人物的思想根源,也就是人的心里轨迹去深挖,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国外莎士比亚戏剧对人性的解读和揭示是深刻的,我们中国戏曲也应该在保留传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导演的思想和编剧的思想一拍即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新编昆剧历史剧《英雄罪》出炉了。
当时,《英雄罪》这一稿无论从戏名还是故事情节上看,都使该剧增添了浓厚的悲剧色彩,故事情节也跳出了原剧简单的“人鬼复仇”,而着重描写人性的复杂面,战场上的英雄因为有着人性的弱点——“妒忌”,以至于为窃取头功暗杀了主帅后,终日惊恐难安,落得个世人唾骂的下场,英雄成为了罪人。可以说,这一稿较原剧在关注人、关注人性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并且还试图在探索怎么样才能使作品的思想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编剧张烈说:“说心里话,改编这个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个故事在《东周列国志》中其实只有两三行的文字叙述。要把这个历史上有,但史册上没有详细记载的故事改编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延时两个多小时的大戏,大部分故事情节都要重新创造,更重要的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必须要用相应的、一环扣一环的深刻的语言表达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我更多地运用了子都的内心独白、唱腔等,来加重他的心里忏悔,让子都的心路历程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这对于一出传统戏改编过来的新编历史剧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个剧目的打造过程与传统意义的剧目成熟过程有着极大的不同。现在,一个剧目出炉后将会有很多人来参与讨论,共同出谋划策,这对于一出戏的全面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新编昆曲历史剧《公孙子都》就是在《英雄罪》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座谈会,编剧、导演在剧本立意方面与各级领导、专家们进行研讨,比如戏名应该更注重写人本身,让人物结构更加合理一些,整出戏的色彩不要太过沉闷等等意见,除了在剧名上改为《公孙子都》外,情节上也有了相应的调整,讲述了一个帅才在不了解真情的情况下,加上自身心理素质上的问题,由争功心切转化为了一种恶的冲动,最终导致了恶的行为——向主帅考叔射出了一支让自己终身悔恨的箭。这一箭,使主帅考叔丧命,也造成了深爱着子都的颖姝痛失兄长的悲剧。当子都得知考叔避其出征是因妹妹看中了子都,怕子都冲在前面不幸牺牲。当洞房花烛时,颖姝向自己诉说自己早对他有爱慕之意,只是兄长恐有高攀之嫌时,子都人性一面被完全激活,他因此悔恨之极:“原来你们兄妹两人如此侠肝义胆,对子都一片真情,是我曲解了你们的好意。纵疑争功,也不该暗箭伤人。似子都这样狭隘心肠,任性妄为,欺世盗名,有何脸面苟活人前,只有以死谢罪兄长,谢罪颖姝,谢罪天下。”至此,“一念之贞成了英雄,一念之差成了罪人”,“一念之贞难,而一念之差易”这简单质朴的思想哲理被深刻地揭示出来。对此,编剧张烈说:“为了使这出武戏更有可看性和戏剧性,更能打动人心,我着重以考叔的善意与宽容,颖姝的纯美与爱慕,来加重子都内心真诚的忏悔,从而达到一种现世的人文关怀。”
古不陈旧 新不离本
昆剧的剧目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新编的,往往以表现“才子佳人”的戏居多,武戏鲜见。新编昆曲历史剧《公孙子都》采用了武戏文唱、文武兼备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武戏表演中往往单纯展现武打技巧的模式,使之成为外化人物内心复杂情感表现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了是昆剧而不陈旧,是新剧而不异变的表现效果。为此,担纲主演的林为林付出了不少心血。他为了把子都这个英姿飒爽、文武兼备,但内心又充满复杂情感的艺术形象,通过美妙绝伦的高超技艺以及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表演展示出来,在武戏程式技巧的运用与心理剧内心体验的方式上进行了极富创新的探索。在排演中他为追求完美曾两次腿骨骨折,但他想起盖叫天演出时一条腿骨折却依然在舞台上单腿挺立,就忍住剧痛或打封闭针止痛,坚持排演。他这种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和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使子都这个人物的塑造赢得了技惊四座的剧场效果,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除此之外,该剧在故事情节的铺排上也有新颖之处。如生旦并重的脚色构成,在增设了颖姝这一人物后,改变了原剧以“生”为主的单薄,使全剧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安排上更加丰满。而颖姝与子都结为夫妻这一情节的设定,不仅突出了男女主人公必然形成的心路起伏,强调了人性和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也给全剧带来了一连串的情感矛盾与悬念,从而使子都负疚心理的拷问既有精神层面,又有感情层面,既有自我,又有外延,整个戏不仅有厚度和层次感,还有真实性和可信度,更易为观众接受并产生人文关怀。该剧在舞台呈现上充分借助了现代科技的灯影效果,使其更好地为体现规定情景的真实感和展现人物内心外化的内容要求服务。如在第三场中,用仿真的动态行军队列和相对静止的古老战车与子都、祭足的彼此较量通过舞台调度交织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中去欣赏、解读和感受人生。第五场是表现子都“避得过法诛难逃心诛”的内心戏,该剧用人鬼戏将其外化于舞台。婚礼之后,梦境之中,漆黑的舞台上身穿黑衣,后背骷髅状的演员在紫光灯下围绕着子都摸爬滚打,在考叔善良与包容的拷问中,子都“人性”与“死亡本性”的矛盾心理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加之音效、道具、武功技巧的渲染运用,使整出戏演绎了一场既有感官刺激,又有理性思索的心理剧,从而成为了全剧的一个亮点。
荟萃一流名家
《暗箭记》的编剧古兆申和《公孙子都》的编剧张烈,前者是香港大学的资深汉学家,后者是写过昆剧《张协状元》等优秀剧本、获得过中国戏剧文华奖、曹禺文学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的国家一级编剧,都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
从《暗箭记》到《公孙子都》,从《英雄罪》再到《公孙子都》,经历了从执导过众多昆剧的上昆导演沈斌,到曾执导过《曹操与杨修》等举世名剧的著名导演马科,又到曾荣获中国戏剧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最佳剧目奖,中国戏曲学会“金盾奖”等奖项的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可以说都是当今戏剧界的名导。
担任团长、主演的林为林,是浙昆第四代“秀字辈”优秀武生演员,二度梅获得者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他主攻武生,扮相英武,气度恢宏,功底扎实,台风沉稳,腿功尤为叫绝,有“江南第一腿”“昆剧第一武生”之美誉,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主演,他在公孙子都这一形象的塑造中,把“程式”与“体验”融会一体,使自己的艺术水平经历了一次突破与飞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电影版昆剧《公孙子都》的导演森岛,称得上是浙江的新锐导演。香港著名的摄影师艾伦,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高级美术大师高天伦,以及在昆剧《公孙子都》的不断完善过程中被邀请的“会诊”专家,都是相关领域享有声望的专家。这些正是使昆剧《公孙子都》成为精品的可靠保证。
20年出一部大戏,拍一部电影,翻开浙江昆剧团50多年历史似乎总有那么一个规律。从《十五贯》《西园记》到今天的《公孙子都》;从“传字辈”“世字辈”“盛字辈”,到今天的“秀字辈”。有昆曲艺术独特的传接方式的使然,有蕴藏在每一个昆曲人内心无法抹去的昆曲情结的使然,更有一代代浙昆人血脉中承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使然。每想到此,作为浙昆“万”字辈的一员,我就会为我们浙昆人的这种优良的传承精神深深地感到自豪。有理由相信,浙昆人在这样一种优秀传承精神的激励下,一定会开创出新的精品之路,一定会精品辈出,兰馨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