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梅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从当前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缺少主动阅读的欲望,缺少阅读方法的引领,缺少阅读的良好环境。针对以上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来谈几点看法:
一、兴趣——课外阅读的快乐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金钥匙。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还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反之,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就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很多学校特设“午间阅读30分”,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经典童话、民间故事、中外名著、社会百科等等,只要学生感兴趣,均可拿来阅读,而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作文辅导书。这一时间,学生可以独立阅读,还可以同桌共同欣赏讨论,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这样创设的自由阅读空间,不仅使学生的阅读时间有保证,还有利于学生主动有效的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享受阅读的乐趣。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榜样激励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榜样可以是历史上一些爱读书的名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鲁迅、高尔基、老舍等,还可以是身边同龄的伙伴。以榜样刻苦攻读的典型勉励学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读书、刻苦读书,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学有所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从书籍中汲取精神食粮。
最后,对于一些文章,教师还可以发挥个人魅力,节选开头或文章精彩段落,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
二、方法——课外阅读的甘甜雨露
吕叔湘先生指出“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能力要求。为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真正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作用。
首先,以教材为载体,渗透指导阅读方法。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技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渗透介绍各种阅读方法。如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默读、跳读,篇幅较短的文章可以大声朗读;只需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浏览,要赏析优美的文辞或段落可以精读品味、圈点摘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只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用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如在学习了《景阳冈》后,我又推荐学生用学到的方法阅读《水浒》中的另外几篇故事,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巩固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学生兴致很高。
其次,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外阅读中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激活思维,敏于发现。大纲中推荐了80篇古诗词背诵篇目,我以其中的几篇为突破口,让学生学习如何在课外阅读中质疑。如曹植的《七步诗》表达兄弟相残的悲痛,我们让学生思考“豆”为何哭泣,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清晰了,这首诗的内涵你就理解了。经过多次训练,大部分学生逐渐学会找关键问题理解全文,逐渐尝试到质疑的甜头,并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三、活动——课外阅读的肥沃土壤
课外阅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将课内外知识相融合,汲取大千世界的滋养,吸收古今中外的多种文化元素。教师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收获。有了收获,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阅读才有积极性,从而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首先,学校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布置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学校的文化长廊、教室外的作品展示栏、教室内的黑板报和图书角,都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了机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了知识。比如有些学校在教学楼间的墙壁上贴上绘有巨大中国地图的瓷砖,本人认为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布置,参加黑板报的设计出版,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累知识的动力。
其次,以活动吸引学生自主阅读。一提到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总是兴趣高涨。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故事大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成语结龙等等,创造机会使学生对平时的课外阅读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愉快激励的比赛中进一步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收获。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家长会、读书周等展示优秀学生的读书成果,如好词好句摘抄本、获奖的手抄、精彩的演讲等,学生的学习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肯定甚至赞扬,心理必然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外阅读。
当学生掌握了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并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主参与、富有乐趣的活动时,课外阅读必将成为农村学生酷爱的一份精神大餐。
(南通市英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