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09-06-05 03:59郭新霞
新媒体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心灵语文教学

[摘要]阐明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基础上如何实施人文教育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心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10153-01

人文教育对于青少年一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中职教育过于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人文教育,使得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修养不足。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它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人的规律,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呢?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首先给自己定位,要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消除歧视差生的心理因素。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成一种内在的和谐,才能完成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人格的培养。

人文教育要让学生在讨论、对话、实践、反省中建构自己的价值,形成自己对文化的选择;既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体会到思辨的乐趣,形成独特的思辨文化,使课堂教学焕发人文精神。教学中如果能达到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也就形成了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此,要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的听课环境,不唯师,不统一标准答案。如讲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评议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要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有的学生说喜欢,有的学生说敬佩,有的学生说厌恶,我还给学生读了一篇文章《为美活着》,玛蒂尔德是一个有生活追求的人,和丈夫路瓦栽比,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二、通过文本阅读,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

课堂教学中,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感悟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进而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境界,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潜心研究课文,透过字、词、句体会精妙之处。抓住文中最有感情、最能表现内心的语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读到字词背后去,领会作品的深层含义,实现“从文到道”;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何以精妙,实现“从道到文”。

如读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我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语段反复朗读。“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不是”,一个肯定,一个否定,态度十分鲜明,百合的自信跃然纸上。“唯一”、“就是”两个词,表明百合为证明自己,办法只有一个,别无选择。重点词语重读,读出自信,读出执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百合要开花的强烈愿望和执着的追求。“不管”、“不管”、“都”表现了百合的执着追求是无条件的,不是为了让别人欣赏,也不是为得到别人的好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以此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学生曾在作业中写下:“我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不是一只丑小鸭。唯一能证明我是天鹅的办法,就是长出强健的翅膀。我要长出翅膀,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翅膀;我要长出翅膀,是为了完成作为一只天鹅的庄严使命;我要长出翅膀,是由于自己喜欢以翱翔天空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你们怎么讽刺我,不管你们怎么打击我,我都要长出翅膀。”总之,人文的阅读应是思想的阅读、思想的触动,久而久之,便营造成了学生的精神家园。

三、借助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下大功夫搜集大量的素材,为学生做好补充。《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思维与智慧》等优秀的杂志上刊登许多优秀的文章,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开启学生的智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青年文摘》有一篇文章《梦想的阶梯》,讲述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赵普如何从一个初中毕业生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他的经历启示学生,“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前一台阶踩牢,后一台阶才会再踩在脚下;对每一次擦肩的机遇都不是观望,而是毫不畏缩的抓牢,才会赢得最大的成功。”《亚马孙蝌蚪》多灾多难的一生让我们懂得,作为生命,人已经是多么的幸运和造化,我们要好好珍惜,热爱和善待自己。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博览群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把学生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引入多媒体教学,教导学生做人处事

语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中职生毕业后要步入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仅靠教材、课外读物非常有限。为扩大学生的视野,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事,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节目(如CCTV百家讲坛中优秀的节目)成为我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授的《胡雪岩的启示》,雅俗共赏,其中的德行传天下、诚信待人、先义后利给学生上了很好的一课。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只有那些勤劳踏实、品德良好的人,才会成就自己的事业,还懂得了如何交往、如何做事的方法道理。其实,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成才成长,都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五、通过写作训练,走进学生心灵

长期以来,富有人文性的作文教学,却沦为工具性纯技能的训练,结果导致文道背向,人文分离。其实,作文也是育人的摇篮,作文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美德的好契机,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直至构篇立意,运笔成章,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作者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作文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过程。其教学要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作文本身规律的体现。

中职生由于受到中招落榜的打击,很多同学一蹶不振,对未来失去信心。作文教学中,利用作文批语,多鼓励学生,为他们的人生旅途摇旗呐喊,乐学生之所乐,悲学生之所悲,感知他们的痛苦和欢乐,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视人文性,还须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语文课与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榜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必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然后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沦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作者简介:

郭新霞,女,汉族,本科,新郑市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职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心灵语文教学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