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为写作铺路

2009-06-05 03:59姜志霞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2期

姜志霞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实验小学471000)

【摘要】小学生学写作文总是经历由想到说、从说到写的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这就需要在互动交流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通过你说我说、你问我答、你做我想的形式,唤醒沉睡的记忆,丰富内心的体验,理清自身的思路。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借鉴、创新,便可以进一步将思维碰撞的结果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说;加强训练,使学生善说;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说;适当鼓励,使学生想说。从而,为写作铺平道路。

【关键词】乐说、善说、会说、想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世间如果有所谓作文方法,也不过顺着说话想心思的自然规律加以说明而已。”可见学生学习作文总是经历由想到说、从说到写的过程。

中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不只是书写个体的经验与感悟,也需要在互动交流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通过你说我说、你问我答、你做我想的形式,唤醒沉睡的记忆,丰富内心的体验,理清自身的思路。教师要在学生亲历情境、获得体验后,以问题来启发学生对话,并适当进行思路上的引导。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即兴练笔,用文字把自己讨论、交流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水到渠成了。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说

在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会乐此不疲,记忆、理解、创造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习作就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写"有趣的游戏"的习作课上,我满怀激情地把学生带入玩的游戏中,并要求学生在玩中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场面。同学们有的玩“老鹰捉小鸡”,有的玩“抢凳子”,有的玩捉迷藏,有的打沙包。他们分组玩得很开心,还是注意观察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场面。这在班上交流时表露无遗,如:“我猛地去抓鸡宝宝,鸡宝宝一闪,我差点摔在地上”,“老鹰一会儿向左跑,一会儿向右跑,突然来了个声东击西,一下子逮住了鸡宝宝”,“老鹰累得满脸通红”,“有只鸡宝宝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同学们随着音乐围着凳子转,目不转睛地盯着凳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表达自己玩的感受,分享游戏的快乐,老师话锋一转:“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玩儿的过程,说的内容用一段话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真的?”有人露出惊喜的表情,显然表示作文竟如此简单。水到渠成,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

2.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作文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为了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大家来共同作文,出示一个作文题目,让全班同学来共同口述这篇作文。如,写景物的文章,我就抓住学校有效的习作资源--教室门前的梧桐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操场上上一节习作指导课,学生实地“考察”,从远到近看,从整体到部分看,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有了鲜活的习作素材,说的时候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指正,老师也把自己当作学生当中的一员,参与共同作文,适时点拨或纠正学生口头作文中的毛病。口述作文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说得越具体越好。再如,写人的文章,要让学生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方面有层次地观察、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借鉴、创新,便可以进一步将思维碰撞的结果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

3.加强训练,使学生善说

至于说话的内容,怎样把话说好,叶老提出两项标准:一是老实,二是明白。他说:既不能“花言巧语,言不由衷”,也不能认是为否,将虚作实;既不能“含含糊糊,不明不白”,也不能“颠三倒四,噜里噜苏”。前者是不老实,后者是不明确。“就是说又老实又明确的话。”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通顺的话,明确的话,有条理的话。

说话训练方式很多,如看图说话,观察生活说话,听故事说话,创设情境说话等等。不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完整、连贯、正确,而且还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说话要严格要求,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家听了都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应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强凑在语言里。

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话时,可以按以下程序去训练:①要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 ②先想想:你对这些事是怎么认识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要先后连贯,条理清楚③每句话要说得准确、通顺、用词恰当,合乎语言规律。

4.适当鼓励,使学生想说。

适时恰当地鼓励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说话习惯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评价,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您说得真棒,说明你用心思考了。”“这位同学能指出别人的不足,还能恰当地用上这个词语,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成功是促使学生持续学习的最有效动力,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要时常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这样,愿意口头表达的意识就会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扎根,他们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收稿日期: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