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萍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221450)
【摘要】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新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站在教育长远发展的高度,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园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模式转变
By new curriculum under political lesson educational model transformation
Chen Yaping
【Abstract】The thought politic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new challenge which proposed to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pattern,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er should follow close on the time the step, stands in the education long-term development altitude, comprehends the new class sign earnestly the spiritual essence,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caus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o become the field which truly the student grows.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attern transformation
2008年江苏省进行了新课改以来的首次高考,研究2008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感觉到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从“脱离生活”走向“回归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就在于与时俱进。只有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点。倡导回归生活的教育,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也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的纠正。
对于年轻的一代人,高中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好奇心强,认识事物比较感性,他们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我们只有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朴素的生活常识,才能为他们喜闻乐见。首先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学生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但他们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重大事件与政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其次也可以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尤其是学生身边的实际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可以结合国家进行的新一届人大代表的选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各自所在的村委会、居委会,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哪些人有选举权,哪些人没有选举权,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候选人的资格以及选举的程序等,最后根据调查的材料进行综合探究,写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从而使同学们有切身的感受,得出来的结论也容易被接受。通过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本中的原理与观点离他们并不遥远,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联系实际,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联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拓宽和综合,对于“探究题”的解答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以新课标为指导,回归生活,用真实生活来补充、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课程,教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这样既吸引学生,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由“单一角色”走向“角色互动”
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中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行为。开发课程资源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重视教材、教师资源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改变教师原有的在课堂中是单一主角的状况。教师讲得越少,学生自己的发现就会越多,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利用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学生主体意识,这就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参与教学,参与发现知识,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探究题目有目的性的学习,而后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由事先分好的若干小组派代表上到讲台来进行填写探究内容,并举例说明理由。这就避免了政治教师简单地说教,采取小组竞赛记分方式,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大大增强了课堂的参与效果。使教师的角色由“教”变为“导”,而且学生在课堂互动参与中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学习性得到了发展,激发了灵感,与教师产生了共鸣,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由“灌输知识”走向“体验学习”
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消化后,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是在教育过程中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及人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新课标强调学生对教学活动情境的参与和融合,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领悟和反省,教师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它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会,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独特见解。例如:讲述《经济生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搜集家乡及家庭变化的有关材料,可以是图片、文字、采访的记录,开展活动,并写成小议论文。通过搜集材料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获得了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从中认识到书本理论知识的真实性,为学习理论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仅靠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解远远不能达到使学生信服的目的,同时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也并不完全一样。
体验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了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的境界,实践出真知。体验学习使学生重新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体验学习使教学效果因体验而更有成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充分注意中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政治教学模式以教师灌输为主转到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的轨道上来。
4.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开放教学模式,它力求使各种教学环境得到美化,各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各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时,应当根据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投影仪、录音机等,广泛搜集,精心挑选,制作成投影、录像、录音、网页等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结构的开放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真正走向开放,在教学设计和引导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解决途径。教学模式的开放,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可以使思想政治课堂富有吸引力,让教学过程变得魅力十足,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才会显示出其应有的学科价值。
面对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新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站在教育长远发展的高度,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园地。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转变》发表于思想者园地
[2]《走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场》陈海燕、周家亮主编
[3]《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方国才主编
收稿日期: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