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与不救

2009-06-04 04:23
亲子 2009年1期
关键词:小弟弟积木冲突

史 峰

生活中,妻子与儿子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我则成了“国际观察员”,对在冲突中“受困”的儿子,我的行动是“有所救,有所不救”。“救”是给儿子一个“非原则问题冲突”的避风港,“不救”是因为要强化儿子“诚信不可弃”的做人原则。

中午,妻子弄好了饭,招呼儿子吃饭。儿子没觉着饿,于是说:“我不想吃。”

妻子拉儿子去餐厅,边拉边喊“不饿也得吃!”儿子与妈妈拉扯,死活不愿意去吃饭。妻子生气了,对儿子下最后通牒:“要是不吃饭,别想到楼下找小朋友们玩,你自己选择吧。”

儿子哭了,妻子气上加气:“让你吃饭得罪你了。再哭看我不打你屁股!”说完就扬起手要将儿子“揍一顿”。

儿子怕了,挣脱妈妈跑到我跟前“求救”。我急忙“护住”儿子对妻子说:“别打,别打,我来劝劝他。”

我问儿子:“不吃饭,妈妈会揍的,怎么办?”

一听这话,儿子眼里又满是眼泪了。看着儿子无助的“小熊样”,我决定“救”他到底。

我俯在儿子的耳边小声说:“不想吃饭,那咱就不吃了,爸爸带你‘逃跑吧。”

儿子一听我要带他“逃跑”,小心地提醒我:“妈妈会同意吗?”

我说:“咱偷偷跑呀。”

儿子会意,我拉着他的手就要向外边走。妻子发现了大吼一声:“去哪里?”

“到楼下继续做做吃饭的工作,马上回来。”

“噢,那快些,别误了饭点。”妻子放行,我拉着儿子“窜”出家门“胜利逃亡”。

我们一起去了小区广场。

儿子不解地问我:“来这里干嘛?”

“玩呀。”

广场上有许多可玩的东西,双杠,单杠,秋千。等我们玩出了一身汗,我建议:“回家吧。”

儿子说:“嗯,我肚子都饿得咕咕乱叫了。”

我们回到家,妻子已经吃过饭了:“工作做通了?”

“当然做通了。”我很自信地对妻子说。

正当我们磨嘴皮的时候,儿子已经急急地跑进餐厅,拿起了馒头,夹起了菜,自个开始吃饭了。看到儿子这般好。“胃口”,妻子笑了,我也笑了。

遇到儿子因下面的原因受困时,我是绝不会出手相救的。

周末,儿子问:“妈妈,我们去超市再买一盒积木吧?”

妻子说:“你不是已经有一盒积木了吗。”

儿子想了想说:“那我把旧积木送给姨妈家的小弟弟吧。”

前些天,小弟弟来玩,看中了那盒旧积木,想带走,但儿子没玩够,不同意。小外甥为此大哭了一场——这几乎成了妻子的一小块“心病”呢。

今天听儿子说。旧积木可以送给小弟弟了”,妻子的“心结”一下子被击中了。于是妻子向儿子落实:“你是说买了新积木,旧积木就可以送给弟弟了?”

儿子很坚决地说:“是呀。”

妻子很高兴,于是答应:“好,一会儿我们就去买新积木。”儿子高兴得一蹦老高。

新积木买回来了,儿子开始玩新积木。妻子开始收拾旧积木,这时,儿子不高兴了,他说:“妈妈,你弄旧积木做什么?”

妻子说:“你不是说买了新积木,旧积木就送给弟弟了吗?”

谁知儿子改口了:“不送给弟弟,新积木,旧积木我都要。”

妻子一听不高兴了:“说话怎么能不算数呢。旧积木必须送给弟弟。”

儿子抢上前来护住他的旧积木。

儿子夺不过妈妈,嚎哭着又来找我“求救”。

这事我全了解,儿子绝对“理屈”。我对前来求救的儿子说:“不要哭,哭也不中用,我和妈妈的意见一致。”

儿子见“求救无门”,越是加大了嚎哭的“分贝”——甚是响亮。我稳坐“钓鱼台”,根本没有出手相救的意向——最终,儿子的旧玩具还是被送人了。我明白,这一次不救儿子是对的,因为我想让他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任”。

猜你喜欢
小弟弟积木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星钻积木
好想变成小弟弟
七岁少年勇救小弟弟
我的小弟弟
有趣的积木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