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物理实验教学

2009-06-04 08:12欧阳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动手实验教学物理

欧阳哲

新的物理课改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地去探索, 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完善,并不断地更新自我。无论如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验为主干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 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来自实验。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读取,实验误差的分析,实验结论的总结则是学生完成实验的一个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逐步完成。实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基本构成因素,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同时又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一、坚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做物理实验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鲜的好奇感,提出一些适宜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迫切的期望中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答案。例如,在自然界中的“彗星”、“夕阳西下”、“电闪雷鸣”、“地震”、“火山”、“雪崩”、“龙卷风”等皆为自然现象。这些现象分别与物理学中的光、声、电、热、力等现象有关,而且也与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等其他学科有一定的交融。又如生活中的倒饮料、水折筷子、拉链关闭、圆珠笔、冲浪、跳高等生活现象,它们不仅与物理学有关,而且还与技术发明,社会影响等有密切联系,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生活,启发他们去做实验,从实验中找答案,培养他们的物理兴趣,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

二、多做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做演示实验时,讲台只是老师表演的一个舞台,老师只是一个演员,而学生充当了一个听众观众的角色。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教学就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促进学生实现立体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例如在八年级下期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教学中,实验前可对全班学生都进行分组(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都有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当然也可当作实验课来上)。教师边演示边设问,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怎样连接它才起到了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或许比站在讲台上空洞说教效果显著得多吧,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获取。

老师可自制仪器模型,比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托盘天平上放游码的标尺等可制成一个放大的模型,再练习读数。这样既清晰直观,全班又都看得见。有些抽象的物理情景、原理图制作成幻灯片,配上恰当的、幽默的旁白或者是教师在一旁适时地口头演说,就能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厌学到想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像磁感线的分布情况,电流的流动方向,光线的传播方向等等。老师虽然累了点,苦了点,但学生却受益匪浅。

三、从学生实验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启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动眼、动脑,实验中每个 实验步骤的操作,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记录都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肃性,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的习惯,抓好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这无疑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智力。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他们大胆的去猜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猜想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如何才能知道摩擦变化是由哪个变化引起的——引入“控制变量法”。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过程,同时还要注重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质疑,学生的发现老师要对他们加以鼓励和肯定,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技能,当然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都要注意体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四、增加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调查表明:初中生普遍喜欢物理实验,非常喜欢的约占97%左右,而且学生对物理兴趣实验尤为感兴趣,也只

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时,才能对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广泛的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教学《大气压强》时,我找了一个集气瓶,底上放些沙子,将一大团点燃的棉花投入瓶内,之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将瓶口堵死,不一会就看到瓶子把鸡蛋吞入了“腹内”。同学们看到后都迷惑不解,急着想知道答案,这时,我说:“这就是大气压强的知识在作怪,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课。”另外还可以用小故事如皇冠之谜、飞行员抓子弹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鼓励学生勤做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应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它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多想想,多问问为什么。在班上成立物理兴趣小组,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放手让他们去做,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之中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重力、生活中的透镜等知识后,可布置学生自制哨子、制作不倒翁、模型照相机等小制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如学习了《汽化和液化》这节后有个有趣的小实验《纸锅烧水》叫学生课后做一做,有趣的实验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学习了《信息的传递》后,可制作“土电话”并评比谁的做得精细,谁的通话效果好。像这样的小实验很多,如“单筷提杯”、“试管煮鱼”等,这些有趣的实验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那些渴望的眼睛。

总之,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猜你喜欢
动手实验教学物理
我也来动手
只因是物理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