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需要厚积薄发

2009-06-04 08:12郭述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作文学生

郭述宏

摘要:现在高中写作课,多数老师都比较犯愁,学生为何不愿写作文,答“无话可写”。看来困扰学生写作的关键仍是“写什么”而非“怎么写”。怎样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觉得教师大有可为,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曾尝试过几种做法,自以为有所裨益。

关键词:作文写作 听 读 记

现在高中写作课,多数老师都比较犯愁,布置一篇作文,学生往往不按时交,有的搜肠刮肚,无从下笔,有的磨磨蹭蹭,消极应付,用虚构的情节,虚假的故事,虚伪的感情抒写小我情调,不够大气,有的过分追求丽词骈句,但却空洞陈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要问学生为何不愿写作文,答“无话可写”。看来困扰学生写作的关键仍是“写什么”而非“怎么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没有足够生活积累的学生,无论掌握了多少写作技巧,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首先应当是材料厚实新鲜,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能激起读者思想情感的共鸣。按理说,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广、信息量大、信息传递快是已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企及的。一个处于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每天都会感知新的资讯。原本都可以从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吸取大量新鲜的生活素材为我所用,有这么便利的条件,为什么不能“移植”到作文中呢?我想原因不外乎有这么三点:

一是有些学生没有主动吸收接纳的意识,不会兼收并蓄,吐故纳新。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只惹人眼球,极视听之娱,却没有浸入心灵,他们是生活的匆匆过客,而不是生活的有心人。

二是有些学生虽注意阅读,从课外读物中间接积累“阅历”。但视野狭窄,在课外素材积累上,存在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的局限,明显有随意、散乱,盲目的特点和消遣性质。此类材料虽新鲜时尚,但明显“偏食”。

三是借口课业负担重,高考压力大,没有时间去“留意”身外的事,他们整日埋头于书山题海中演算推导,把自我封闭起来。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无暇顾及、反应迟钝,更不会从现实中获得有价值的作文素材了。

学生只有在不怕作文的基础上才能写好作文,要消除学生怯懦心理,就要解决写作素材问题,有“米”才会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来,怎样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觉得教师大有可为,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曾尝试过几种做法,自以为有所裨益。

一是“听”:即听同学和老师讲。首先,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安排学生听一些佳作,从中吸取营养,具体做法是利用语文早自习设立“文学早餐”,开始布置几位朗诵能力强的同学自选一篇短小精美,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文章示范朗读,以后学生轮流“坐庄”,这样做,一举多得,既锻炼学生口语,又进行思想教育情感陶冶,也能使学生从“听”中了解积累写作素材,听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吃一顿美味早餐。其次,教师也充分利用语文课和作文讲评课,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素材,例如在介绍作者时,可提供一些作者典型事例,既加深对作者和课文内容的了解,又积累了一些名人事迹方面的素材,笔者在讲述《<物种起源>序言》时向学生讲了达尔文和华莱斯在科技史上留下的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一段佳话。引导学生认识两位大科学家之间不存在“文人相轻”,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更科学有效地为人类谋福利,他们体现出的是科学家广阔谦逊的胸襟。讲《兰亭集序》时,介绍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不仅“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而且“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这种勤奋和功力正是学生必需的。除了教材之外,每二周一次的作文讲评,也应成为教师提供写作素材的有效平台,除了在作文审题,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加以指点外,应结合作文题目或话题,提供二三个经典素材供学生选择,通过教者的写作点拨,学生对资源的筛选整合,自然融入学生的构思立意之中,如要写“友谊”的话题作文,可链接如下素材:A名人事例:信陵君与侯赢的刎颈之交,苏轼与参寥子的患难之交,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革命友谊。B名言链接:鲁迅赠翟秋白的名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二是“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广泛阅读涉猎一些好书,既能充实头脑,扩大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教师可利用寒暑假时间充裕的有利条件,向学生推荐或指定几本名著,或者学生自选读物去进行探究式阅读,要求学生写读书摘要或心得体会。笔者在担任初中教学任务时,在两个班级举行了一次暑假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三是“记”,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源存贮库。①把自己日常阅读过的书报杂志上的有存贮价值的内容分类整理“存盘”,以备所需;②是交流共享,在黑板上方开辟“每日格言”,每天由学生轮流推荐;③是学习赵谦翔老师“绿色作文”写作实验的做法,在初二时利用学生不上晚自习的有利条件,布置学生坚持收看并记下每晚《焦点访谈》的主要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积累。经过两学期坚持,学生整理归纳了《焦点访谈》七个方面的素材,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正面素材又有反面素材,勿庸置疑,这些从电视上“下载”到“文本”中的社会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写作的材料宝库,开阔了学生视野,触及了他们未曾涉及的领域,从这些资源中,学生们认识到,在他们的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社会,那里或者风光旖旎,或者云谲波诡。这样的“风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写作的素材,为学生“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了《焦点访谈》,学生的作文内容明显充实了,时代气息浓郁了,有了主动评价社会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参与意识,敢于“挺身而起”发表自己真知灼见了,学生作文明显从原来的家庭学校,同学自我的狭小圈子里解脱出来,不再养气顺心,含情脉脉,而是内容厚重大气了,文笔也流畅了!真可谓“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综上所述,要解决学生写作材料贫乏问题,主要靠听、读、记结合、听、读、记三者互相兼容,互相渗透,都是基础。运用到写作中去才是根本目的。“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从书籍和生活中去感知占有选择写作素材,用心积累外面世界提供的丰富的原汁原味的素材,给自己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