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09-06-04 08:12赵建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数学

赵建波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形成?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发展的。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认为立足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尝试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探究、自主学习,并加强情感和个性教育,才能培养蕴酿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氛围。

一、立足数学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习效应

人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活动需要与动力是首要的,学生对数学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因素,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规律本身的浓厚兴趣,做到“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重视研究能造成学生迫切学习,思维的心理气氛课堂模式。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提出对全堂课起关键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属于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课题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会以高度的注意与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并以跃跃欲试的状态,试图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比如对概念的抽象,原理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方法的思考,要深入到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直观活动,概括活动以及具体化等智力活动方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

其次,要加强认知过程的教学,抓好和建立知识的“生长点”和“连结点”教学。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

第三,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观察、实验、分析、综合为基本方法,强化知识的开发与吸纳,追求课程内容的展开和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效应。

第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情境内容,打破学科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促进学生由生活走向学科,再由学科走向生活,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和技能方法,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问题。

二、建立合作、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友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教师角色要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思想的引导者。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的支配者,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其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行为充分信任,要坚信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必要技巧,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来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自我评价。

第三,教师在设计框架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高度创设问题情境,并创造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地自我思考,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时间和空间。

第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实验和多样化的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素材,尤其在学生未达到较高境界时,为他们提供形象的素材,以帮助他们理解,教学视学生直接经验,重视第一手材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具体形象的认识支柱。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并且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教师要使教学内容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成功感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旅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识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

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他人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巧、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理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

三、加强情感教育,面向学生个性化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的自信。”个性化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教育,个性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是带有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综合心理结构的形成以完善过程。重视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性的教育,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与数学知识的获得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从学生认识情感的心理角度去研究学生,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感染,使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去探索、去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以争辩、探讨的空间。

其次,注重挖掘隐含在课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的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不失时机的给予关照和偏爱,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长。

第三,要精心创设一些对智力和意志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使教学充满激情和生命气息。

第四,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做有心人,精心设计,巧妙提出有一定质量、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驱使学生去想象、创造问题,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注意培养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设计问题要有一定梯度。要一题多解,有激励性,并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人为本,创造无限”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书育人中,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充分利用“导学、助学、促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河北平山县文都中学)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