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辉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物理教育既要传授系统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更应当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多用探究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
要提高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对物理课程重新定位,探索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程以学生学习为本,既能实现物理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教师们从物理课程的特点出发去寻求和发现规律,找到方法。我有如下不成熟的观点,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弄清物理课程的特点
物理课程既抽象又直观。直观的物理过程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直观的背后又有许多抽象的东西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建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这不仅包括知识点的把握,更应注重的是物理知识的运用,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和物理思维能力。物理课程具有贴近生活,应用广泛的特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多做实验。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某一物理概念,就是某一事物、现象的本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它是在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觉、知觉,形成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象,区别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把一些事物的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一切概念都要通过词语来表现,定义是对概念内涵(物理意义)的揭示,条件是对概念外延(适用范围)的限制。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也就失去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因此概念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三、增强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某一科目,相应的与该科目任课教师关系就较好,换句话说,学生喜欢哪位老师,相应地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置疑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知识修养和教学艺术水平,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增强对物理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五、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
地处贫困山区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城区初中要落后得多,在课程资源方面特别是学校内的条件性资源严重不足,如场地缺乏、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是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主要原因。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善于发现,农村初中同样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学习“杠杆”时,班里绝大部分学生是从农村来的,家里都有锄头、铁锨、撬棒等农业生产工具,我就请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讲锄头、铁锨、撬棒等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方法,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并画出动力臂、阻力臂,判断它们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这样的资源就很有说服力,而且学生感到很亲切。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认可,同时也教育学生重视实践活动。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活经验是丰富的,能够极大地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比如在使用刀具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刀具上的力学知识,制作水枪玩具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等等。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就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我们就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铭牌,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乡土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乡村民居、都可以成为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万事万物又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资源不断在生成,这更为课程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生资源。课程与生活中存在的资源相联系,就等于找到了课程的“活水源头”。我们相信只要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善于发动学生,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前景是光明的。
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物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进行重大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自觉地深入探索物理课程的教学规律,超前进入新课程,把新思想、新理念融进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