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2009-06-04 08:12田东民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培训者培训内容

田东民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从最初的学历补偿培训算起至今已有20多年,在这20多年中,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又有哪些变化呢?笔者多年从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亲历了从98年至今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历程,对中小学教师教师继续教育有颇多的感触,现就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一些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应有自己的选择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参加继续教育既是教师的义务,也是其权利。在达到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参训教师应该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其教育服务,如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形式等。但现实中,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选择权不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在接受培训上,教师只能到学校所属的培训机构培训,不能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及教材上,教师自己不能选择教材;在教育类型上,教师多以学校需要为出发点,而不以本人实际为着眼点来考虑,有的教师想参加某一类型的培训,但经费、名额、职称、学历上有限制,如骨干教师培训、外出观摩教学等形式,学校还要考虑经费,学校发展等因素。可见,教师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的选择权在培训机构、教育内容、经费、职称、学历等问题上都受到一定限制,不完

全以教师所需为出发点。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效率有待提高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收获与其预期差距较大,继续教育的效率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培训者(或施教者)的培训滞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技术被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作为继续教育内容的这些新知识要求培训者先期掌握。培训者对这些新知识的掌握也应通过培训来完成。而现实中对培训者的培训相对滞后。一个新的培训内容下达后,教材发到培训者手中,培训者熟悉一下教材就进行培训。培训者对教材缺乏系统的掌握,教学中凭借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经验进行培训,难免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或传达错误的知识信息。甚至有的培训者用的是新教材,走的是老路子,使继续教育培训二十年如一日,培训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不能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2.“实用型”培训内容相对滞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很低。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师教育主要以知识补偿教育为主。实践证明知识补偿教育对当时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成为继续教育内容的主角。这些内容往往是以公共课形式出现的“通识型”课程,这些培训内容对中小学教师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起到了“洗脑”的作用。但是和教师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教师的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实用型”课程培训相对滞后。“通识型”课程虽然前瞻性强、理论层次很高,对教师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对许多教师而言,有了这种理论的指导,涉及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实用型”课程培训显得尤为必要。他们最现实的需要是通过培训学习,快速提高专业知识技能,解决自身教育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难题。

3.教师培训的模式滞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继续教育的对象、内容和培训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总的看来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变化不大。虽然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法,但实际培训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变化不大,有的是换汤不换药。目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然采用“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一方面让受教育者对培训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与培训者所倡导的事例教学、让学员主动参与等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理念相去甚远,故教育的效果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另外,就现行的自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的的培训方式而言,一方面参训教师由于工作和家庭等原因不能完成自学任务,另一方面,短期集中面授难以避免参训教师不受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而缺勤、迟到和早退,其结果必然造成个体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打折扣。因此,突击性的教学使参训教师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内接受、消化和掌握多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素养。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为主,其次为撰写学习心得或“论文”,可见考核方法过于呆板。在考试考核评估中存在组织不周密,操作不严,走过场等形式化现象,没真正起到检查所学内容的目的。其次是一些考核的时间安排和形式不太合理,如一些以技能技巧为内容的培训在授课一结束后马上就进行结业过关考试,一则此类项目并不是在短短的三五天内便能掌握的,二则这些技能技巧只有在教师今后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和运用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

由于诸多的弊端,使得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不高。调查反映,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继续教育有必要,而“自己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很少,多数认为是在“单位组织”或“上级命令”下参加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有着较大的反差。

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之我见

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训的原则,提高培训实效。(一)把教师素质提高的终极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分解,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阶段性的发展。对于新任教师,以实践任务为主线,强化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和提高;对于初级教师要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中、老教师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以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为重点,实现“通过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二)体现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个性化。继续教育要尊重教师的个人愿望和个别差异,可由培训机构提供“菜单”,教师自主选择,提倡因人而异的 “点菜制”,摒弃千篇一律的“套餐制”。(三)根据教育发展的最新需要,突出继续教育工作的任务重点。针对新课程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的现状,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工必须把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培训重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现个体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建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在全面考察教师现有的素质结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把握知识发展的脉搏,既反映教育发展对教师知识素质的要求,又照顾教师的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注重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建构,求新、求实,确保教学内容既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普遍指导性,又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改革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可以探索建立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为宗旨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和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为宗旨的教师自我评价制度,科学地构建一套检测、监督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改变继续教育成绩考核“一考定音”的形式,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成绩构成多元化办法,如参训和自学笔记、考勤、撰写教学案例及反思、专业论文、考试(以开卷考试为宜)等。

3、务实开展“校本培训”,使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校本教师培训是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本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是教师继续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有目的、有计划、扎扎实实的开展校本培训,既可以打破以往培训单纯依靠上级培训机构和局限于教师讲授的封闭型培训方式,又可以使基层学校放开手脚,扩大培训时空,在多种情况下组织培训,切实解决好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

(河北省安新县教师进修学校071600)

猜你喜欢
培训者培训内容
新“国培”高质量培训者队伍体系化管理探索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主要内容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