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芳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与呼》(原载于《半月谈》2008.17期)里面提到一个数字令人吃惊。“2008年8月初,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让人感到吃惊的正是6.7万这个标示企业倒闭规模的数字。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到底遇到了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怎样解决?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何谓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二、我国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
第一次是“大跃进”时期。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是在激进“赶超”战略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而发生的。这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案例,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第二次是“文革”期间,在农业机械化和为国防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再次兴起了大力发展重工业型的地方“五小”工业的浪潮,并在各地经济 “自成体系”的要求下,各地方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结构雷同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的国民经济体系。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造成的影响虽然没有上次大,但其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开始由“重”向“轻”的战略转变,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在“轻工业六优先”的政策引导下,在农业实行承包制和允许农民经商办企业过程中,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迅速以兴办“乡镇企业”的形式迸发出来,城市则出现了大批的个体户,迎来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大发展。这次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前两次截然不同,带着全新的面貌,以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正确的产业选择,给长期处于徘徊中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活力,人民生活开始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就业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农民进城办工商企业的愿望也得到广泛的满足,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重要作用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截止到2007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60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吸纳新增就业人员、启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生产力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长期活跃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与市场有天然的联系,是繁荣市场、搞活流通的主要力量。
四、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看,目前令其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人民币升值再加上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
五、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一方面,国家对发展中小企业是一贯支持和重视的。2003年1月,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始实施;2004年4月,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推出;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2008年,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国家又出台了许多具体的政策措施。比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小额担保贷款,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等等,这些措施对中小企业度过难关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是关键,是根据。中小企业不能指望单靠国家政策存活,它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积极主动自主创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管理,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健康发展。
总之,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让我们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与呼,我们期待中小企业的明天会更好。
(河北正定职教中心0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