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英
“宋阳,快看看我的这个绳结为什么打不好?”“丁艳青,你的手劲太大,在打第一个结的时候,要稍微松一点,这样才会给第二个结留出余地,两个节才会匀称。”
“老师们,篆刻是一种透过雕刻的技法来表现文字与图画美的艺术,它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字或画面。请老师们看我的这幅作品” ……
听到这样的对话,你一定认为这是某专业培训机构的活动,实际上这是中关村一小“1+Х教师培训计划”活动现场。众所周知,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学科水平、执教能力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拥有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下,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在我们这所规模较大的学校中,教师的知识积淀、执教水平、研究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们正视差异,在教师的培养上遵循“因才培养,量体裁衣”的原则,倡导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跳出井底,进行新的人生规划,不断朝新的“最好的自己”前进。
为此,近年来,学校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梯队,教师在活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实践中获得专业发展。在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感到教师间交流的迫切。尤其是新课程课堂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引导教师从一专到多能、多才、多艺,逐步发展成知识广博型、技术复合型的教师。
“1+Х教师培训计划”就是帮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技能和技巧。而这些技能、技巧可能是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如与语文教学紧密相关的文字学研究、国学、诗词赏析等等,也可以是完全脱离了本专业而教师自己感兴趣的,如中国剪纸艺术、手工制作、软笔书法、各种球类运动等等。2008年,学校开始招聘“志愿者”为特聘教师,广泛征求教师对于“1+Х”课程设置的需求。在结合志愿者教师特长和教师意愿的基础上,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菜单式服务,并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培训券,培训结束后,教师们可以用手中的培训券换取不同的培训礼品,共同享受培训的成果。语文组的解玉红老师擅长篆刻,她主动请缨愿意与志趣相投的伙伴在篆刻艺术中享受乐趣;数学组的宋阳心灵手巧,是一名很会享受生活的快乐天使,她的手工制作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用料的采买到工具的准备,从造型设计到技术指导,她都乐此不疲。用她的话说,“我找到了又一个快乐天地”。为此,她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快乐的年轻人,今天,这位教师的书包上多出了一个精致的挂件,明天,那位教师的手腕上闪烁着别致的水晶手链,它们点亮了我们的校园,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后勤的刘玉红老师对食品营养造诣颇深,她的“生活中的营养”小组,吸引了许多教师加入。
于是,每周五的两节课后,不仅仅是学生在课余走进不同的团队发展自己的特长,这一时段也同样成为老师们的幸福时光,教师们戏称周五为“快乐周末”。写字、手工、篆刻、舞蹈、英语口语对话……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后,教师们身心轻松地享受着自己的爱好,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渐渐的,教师的课堂多元了,语文教师同样可以放声歌唱,引用音乐元素;数学教师的课堂会用剪纸进行图形设计的对比,让民族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体育教师的粉笔字悄然发生变化;教师言谈中会不时冒出一句英文。
“1+Х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们提供了多向发展的可能。它使教师专业发展由原有的单一专业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本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多领域涉猎为补充的新的多元化的教师发展模式,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也为课堂的丰富与深入提供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