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

2009-06-03 06:28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13期
关键词:分娩难产

高 颖

[摘要]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189例头位难产中持续性枕后位49例,持续性枕横位81例,共占头位难产的68.8%,而产道异常17例,产力异常30例,巨大儿6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6例。造成难产的最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结论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决定分娩方式。

[关键词] 难产; 原因; 分娩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146-02

头位难产指非枕前位之胎头,因在盆腔内回转受阻,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或因胎头俯屈不良,胎头呈不同程度的仰伸,遂成面先露、额先露、顶先露等,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分娩三大因素往往均参与其中,很少是由单一因素所引起[1]。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本研究分析我院189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分娩方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7月~2003年5月,我院孕妇分娩总数941例,其中头位903例、臀位37例、横位1例;发生头位难产189例,占分娩总数的20.1%,占头位分娩总数的20.9%,189例头位难产孕妇年龄平均25.5(18~32)岁,孕周38+4~41周,其中初产妇172例,经产妇17例。

1.2 头位难产的诊断[2]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即凡因难产以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阴道助产包括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及徒手旋转胎头。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及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表1)

2.2 分娩方式与产时胎方位的关系

189例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136例,其中分娩方式见表2。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我院2002年7月~2003年5月发生的头位难产189例占头位分娩的20.9%,其中持续性枕后位49例、持续性枕横位81例,共占头位难产的68.8%,而产道异常17例、产力异常30例、巨大儿6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6例。所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

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的原因除骨产道异常外,多见于胎头俯屈不良,使胎头通过产道的径线增大,影响胎头旋转而造成难产[3]。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于第一产程晚期或第二产程早期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可以自然分娩[4]。由此可见,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为减少难产的发生、减低手术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我们的体会是应避免过早将临产早期的妇女收住院,并应鼓励产妇活动;对宫颈状态不好的妇女引产应谨慎,最好先促宫颈成熟后再引产;加强护理及与患者沟通,提倡使用导乐分娩,并提供训练有素的分娩支持;硬膜外麻醉可能增加胎方位异常或持续枕后位,易发生产程延长,并可导致难产。可选择情感或体力支持,体位改变等。产前估计胎儿巨大时,慎重选择分娩方式,有头盆不称应行剖宫产;无头盆不称可短期试产,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对产程进展不顺利,要考虑胎儿较大可能,在纠正其他难产因素无效时应行剖宫产。产程中出现潜伏期延长,需细心处理,避免过度干预,对产妇予以精神和身体上支持,补充水分和充分休息,对潜伏期有延长倾向者(超过8h无进展)可给地西泮,约85%的患者能进入活跃期,只有少数患者需要缩宫素促进宫缩的进展。活跃期异常在整个产程中占重要地位,绝大多数难产者都在此期表现出来,适时行人工破膜,人工破膜后由于前列腺素的释放,可增强宫缩,促进宫颈扩张,缩短产程。人工破膜1~3h产程无进展可考虑缩宫素催产,经过2~4h充分宫缩宫颈扩张无进展,可考虑催产失败。胎方位异常的纠正,对于无明显头盆不称经充分试产,多数枕后位与枕横位会自动旋转为枕前位并自然分娩,有少数保持持续性枕后位并从骨盆出口后三角以枕后位娩出。对于宫缩乏力者,加强宫缩有助于异常胎位转为枕前位并采取适当体位进行纠正。产程延长者需手法旋转,可在宫口开到5cm后行手转胎头[5]。经试产后宫口开全,胎头位置较低时(S+2~S+3)使用胎头吸引助产或产钳助产。若经积极处理宫颈扩张阻滞4h无进展,胎头下降2h无进展,考虑手术结束分娩,保证母儿安全。

总之,难产在产前难以预测,产前对骨盆及胎儿大小应有所估计,对于胎头不入盆、潜伏期延长、早期破水、过早加腹压者,应警惕难产可能,产程进展缓慢应积极处理,及时纠正难产因素,对难产的准确处理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并降低对母儿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杨莎蒂. 头位难产174例临床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5):814.

[2] 金萍. 头位难产301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97.

[3] 漆洪波,孙江川,李莉. 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的选择[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2):102-105.

[4] 应玉华,赵振芳. 127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临床分析[J]. 北京医学,2000,22(2):118.

[5] 区煦东,陈小兵,苏静,等. 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纠正胎方位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6):329-332.

(收稿日期:2008-12-24)

猜你喜欢
分娩难产
难产
母牛难产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影响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奶牛难产的诊断与应对措施
母猪难产的成因、判定及处理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