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之华
[摘要]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月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普通X线采用腰椎正侧位平片,应用 GE Max 640全身 CT扫描仪行腰椎间盘轴位扫描。结果 30例患者X线平片示均有腰椎生理弧度的改变,X线平片结合CT的诊断正确率为100%,与单纯的使用X线平片以及CT扫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由平片结合CT全面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CT检查
[中图分类号] R681.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42-02
The Clinical Diagnosis Value of X-ray Combined with CT Scan to Check 30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ZHENGZhihua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quanyi District in Chengdu City,Sichuan 6101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ation diagnosis of X-ray and CT sca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Ordinary X-ray is used lumbar lateral plain film,the application of GE Max 640 full-body CT scanner line lumbar disc axial scan. Results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X-ray film showed both lumbar 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radians,X-ray CT combined with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100%, with the simple use of X-ray and CT sca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X-ray CT combined with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X-ray;CT check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病,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大大提高[1]。本文探讨我院30例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X线平片结合CT扫描诊断的临床价值情况,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月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9∶1.1;年龄范围为22~63岁,平均年龄42.7岁。其中30~50岁者24例,占80.0%。病程1.5个月~22年,平均4年9个月,以6个月~5年居多(23例)。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缘后1/3局限性凹陷及骨硬化。还有腰腿痛,单纯腰痛25例。腰痛伴一侧腿痛15例,腰痛伴双侧腿痛 30例,其次为下肢麻木或跛行。常见体征为:脊椎不稳6例,髓核及纤维环钙化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7例,以及脊柱运动功能受限,侧弯或平直畸形,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例)。
1.3诊断标准[2]
1.3.1X线平片(1)腰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2)腰椎生理弧度前弯变直或反弓、侧弯畸形;(3)椎体后下角骨质增生或后翘突起;(4)椎管内或椎间孔见游离骨块影;(5)SCHMORL氏结节出现。
1.3.2CT扫描(1)椎体边缘唇样骨赘形成;(2)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局限性突出软组织影,其密度与椎间盘一致;(3)硬膜外脂肪及硬膜囊受压移位;(4)神经根增粗、移位或湮没;(5)突出的椎间盘钙化、滑移或游离脱落于椎管内;(6)椎管狭窄。
1.4方法
(1)普通X线采用腰椎正侧位平片,部分患者加摄双斜位平片。(2)应用 GE Max 640全身CT扫描仪行腰椎间盘轴位扫描,层厚5mm,扫描范围从腰1下缘开始,向下逐一腰椎间盘扫描,每一腰椎间盘扫描上、中、下三个层面。所有病例采用仰卧位,常规行L1~S1椎间盘平扫,L1~2、L2~3椎间盘各扫一层,L3~4、L4~5、L5~S1椎间盘各扫三层,扫描层面平行于椎间隙,层厚3~5mm,层距3~5mm。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 统计软件进行配对计数资料和x2检验。
2结果
2.1X线平片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而提示为LHD患者中,其中L3-4 2例,L4~5有6例,L5~S1有4例。X线平片诊断的30例均有腰椎生理弧度的改变,其中侧弯13例,后突8例,变直9例。
2.2CT扫描
30例LHD患者未包括腰椎间盘膨出病例。CT扫描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间盘L3-4 2例,腰间盘L4-5 16例,腰间盘L5-S1 19例。主要CT表现为与腰椎间盘密度一致的并与之相连的软组织影向后、后外、侧方及椎体内突出,硬膜脂肪囊受压变形或消失。神经根受压移位,神经根管人口或出口狭窄。其中:①脱入椎管弧形或滴状软组织块影,CT值50~90Hu。根据突出部位分为中央型6例,旁侧型13例,椎间孔型11例。②钙化:脱出椎间盘可发生钙化,本组见6例(20.0%),多为点条状或不规则高密度影,骨窗观察清晰。③椎管与硬膜囊之间脂肪间隙改变,表现为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为早期征象。④硬膜囊受压变平。⑤神经根被推压移位、增粗、消失,本组有10例(33.3%)。其中CT分型以及其与手术所见符合情况见表1。
2.3X线平片结合CT扫描的诊断价值
由表2可以看出,CT诊断与X线平片诊断效果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由表3可以看出,X线平片结合CT的诊断正确率为100%,与单纯的使用X线平片以及CT扫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经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和脊髓而产生的神经症状。由于纤维环后部比较薄弱,所以突出多发生于后部及侧后部。
3.1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
LHD在X线平片可表现为腰椎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及椎体缘骨质增生等。其中脊柱生理曲度异常改变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后机体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张力和使椎间盘还纳的保护性结果,椎间隙的狭窄与椎间盘的变性及髓核的突出有关[1-2]。在CT应用于椎间盘突出检查以前,X线平片用于此检查。X线平片是腰骶椎病变简单、方便而经济的检查方法。平片对显示腰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情况优于CT,而这两点正是平片诊断椎间盘突出较可靠的征象。X线平片通常不能确诊椎间盘突出,但可提出椎间盘突出的水平,而行进一步的CT或MRI扫描以确诊。因为后两者能直接显示突出的髓核。所以,我们在对X线平片作诊断时应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本组30例病例中均有腰椎生理弧度改变,其中侧弯13例,后突8例,变直9例。再配合双斜位腰椎片,平片对椎体形态、大小,椎体位置、椎弓情况、腰大肌阴影等能较为直观显示,因此对其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X线平片分辨率低,不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只能显示如椎间盘变化、脊柱生理弧度变化、椎体边缘情况、许莫氏结节、钙化或骨化后纵韧带等间接征象,故误诊、漏诊较多。据文献报道有误诊、漏诊率约62.2%[3]。
3.2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
CT检查是决定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4]。椎间盘突出常见的CT表现有:①椎间盘后缘椎管内局限性突出;②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③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等。本组大多数有上述表现,手术符合率为:中央型为75.0%,旁侧型86.7%,椎间孔型为78.6%。采用高分辨力的CT薄层扫描能清晰的显示腰椎各横断面的骨性和软组织结构,尤其是关节突、侧隐窝、椎间盘和椎管内外结构的变化,应用适当的窗宽可获得满意的层面图像[5-6]。
3.3X线平片结合CT的诊断价值
X线平片不能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确诊率低,但对腰腿痛患者的初步检查、病例筛选、指导CT扫描定位均有一定的价值。而CT扫描也有一定的限度,对严重脊柱畸形、先天性椎管狭窄及椎管术后患者,CT对椎间盘突出诊断有一定困难。必要时可行脊髓CTM或MRI检查。另外CT检查费用较高,所以CT结合平片更能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本文资料显示,X线平片结合CT的诊断正确率为100%,与单纯的使用X线平片以及CT扫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总之,X线平片主要显示椎间盘变性及其引起的退行性改变,不能作为椎间盘突出的确诊依据,椎间盘突出症有赖于CT扫描,必要时辅以椎管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吴因惠. 医学影像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6.
[2] 汪大祥,许新复,黎孝勇.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和CT影像分析(附72例手术对照)[J]. 实用放射学杂志,1994,10(10):582.
[3] 沈复兴.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1):24.
[4] 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 全身CT和MRI[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50-451.
[5] 胡有谷. 腰椎间盘突出症[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
[6] 张志廉,姜虹. 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57.
(收稿日期:200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