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苓
在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过程中,红山文化玉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东北地区就陆续出土过红山玉器,因对其文化性质缺乏认识,而都把它们当作商周时期的遗物。七十年代后,自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玉龙被发现起,又逐渐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辽宁阜新胡头沟、凌源县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建平县牛河梁等遗址石棺墓中分别采集和出土了大批红山玉器,由此确立了西辽河流域在中国史前时期的玉文化中心的地位。红山玉器多以鸟兽形为主,有生肖类的鸟、鳖、蝉,有模拟幻想类的龙、猪龙及蕴含特殊意义的勾云形佩、马蹄形箍、三孔器等。造型简练概括,形象生动神奇,碾磨圆润,气韵恢宏。天津博物馆所藏红山文化玉器多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入藏,年代多经专家审定认同,种类丰富,品相优秀,基本体现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和风貌。
玉箍形器是红山文化所独有的器类,在史前其他文化遗址中均未发现此类玉器,它与玉勾云形佩及玉猪龙往往同出于中心大墓。玉箍形器形体较大,在选料上有很高的要求,雕琢工艺相当复杂,应是身份地位较高的人才能拥有。对其功用,学术界众说不一。刘国祥先生认为箍形器应是模仿陶质斜口器的结果,和无底筒形陶器的造型有密切关系,可能基于相同的祭祀观念,具有贯通天地之意。古方先生认为玉箍形器系萨满头顶的萨满帽,是萨满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萨满与各种神灵进行沟通,以显示其特殊身份及能力的象征性工具。二位对玉箍形器的具体用法虽没有明确的共识,但对其文化内涵有着类似的看法。笔者认为,红山文化玉箍形器大多出于墓主人头骨之下,从其造型判断,可能是一种发饰。可以想象,将它竖立在部族中地位显赫的首领头顶上,长发穿过通孔披于脑后,佩者的英姿及其至高无上的权势即彰显无余。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遗物中较多见的典型器,也是天津博物馆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性馆藏。玉猪龙是集合了现实中的猪、蛇等多种动物的特征并经过抽象变形且赋予其神性后而产生的,现在已知出土的有二十余件。在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中出土了二件玉猪龙,并列置于墓主人的胸部。对其功用的研究学术界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玉猪龙是佩挂于萨满的颈上或缀于神服上的,其功能应是在萨满行神事时佩戴,以协助其与神沟通。笔者认为玉猪龙就是原始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人用来与神沟通的中介神物。它的产生同当时人们最基本的经济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对猪的崇拜,就是源于生活,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在新石器时代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人们创作动物的艺术形象,首先并不是为单纯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而主要是企图用以表现人对动物生命的利用与控制,祈求它们的某些超自然的能力,从而取得生活物质资料来源,满足人的生命的延续。据考古学家证实,人类最早饲养并供食用的动物就是猪。美国一支考古队在土耳其南部曾发现大量属于10000至10400年前家养的猪骨。河姆渡文化遗址还出土了几件猪形陶饰,其型已是家猪的形象。兴隆洼遗址第180号房址内的“居室葬”,除随葬玉器外,还随葬了被捆绑的一雄一雌两只整猪。而在史前查海遗址墓区祭祀坑内曾发现较多的猪骨,可知猪已是当时祭祀活动中的主要祭品之一了。而龙则是一种被完全神化了的动物形象,可在空中飞行,水中潜行,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猪与龙的结合,说明此时的宗教已经发展到了图腾崇拜的高级阶段。玉猪龙或许是红山文化先民做祈雨祭祀时所敬奉的神玉,它是红山人图腾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图腾崇拜观念的一个反映。
玉猪首的虽造型不同于上述玉猪龙,但它们的功能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红山文化玉鹗,属具象肖生动物形玉器,系原始仿生造型。它是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常见品种。鹗是捕食鼠类的能手,有助于农耕生产,玉鹗表现的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体验出来的和鸟的亲密关系。红山人把鹗当成有神力的善鸟,佩戴玉鹗,是借其传达善神的信息,并以此形式表示对鸟神的信仰与崇拜。天津博物馆藏有三件。
勾云形玉佩是馆藏红山文化玉器中数量最多的品种。这几件玉佩虽造型略异,但琢磨方法及风格的趋同显而易见。在迄今所见原始社会各考古学文化中,通体磨有沟槽是红山文化玉器所独有的工艺方法,而且几乎成为红山文化各式勾云形佩的共同特点。在片状玉器上磨出凹槽,使平面作品产生波浪式的起伏感,并随光线的变化时隐时现,从而让人感受到动势的韵律。这种独特的效果使流利、柔婉的线条与莹润、柔美的玉质达到最佳的结合,体现了红山玉匠们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其宛若卷云的外形,更将人带人一个虚幻玄妙的神奇境界,令人沉醉在一个与神灵沟通的梦幻当中。勾云形佩属于真实与虚构的融合型形象,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品而被神化,并成为人与神之间心智相互交流的中介物。
黄玉兽的神奇,在于动植物合体的造型。在上古的中外创世的神话里,葫芦是人类的始祖,曾有学者称中国远古有“葫芦文化”。它极像孕妇的鼓腹,故成为初民崇拜的生育神和丰产神。作为生命的孕育符号,它象征母性育化生命的力量和丰产巫术的理想感情。我国人民对葫芦的崇拜远未止于原始时期,经历数千年之后,至中国明清时代的造型艺术中,仍常见一大葫芦旁生枝叶及众小葫芦,名为“葫芦万代”或“子孙万代”(因葫芦多籽,多枝蔓,蔓与万二字谐音),用以比喻子孙绵延、人丁兴旺,正与《诗·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相合,可见这一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
大型动物的角,是自卫或进攻的武器,有超人的威力和神力。人们佩戴角形玉,是想让它的神威传递到自身,以获得狩猎的丰收。这是典型的神话及巫术现象,属于远古动物神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
游历于5000年前红山文化的玉器当中,仿佛在与神奇而淳美的生灵对语,我们在它的遗迹上寄托自己,它则借我们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