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所谓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邓小平通过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错误思想,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①,强调一切观念形成的东西包括革命导师的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凡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凡是错误的,就要改正。这样就在重新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3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和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以能够制定并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和理论勇气,廓清迷雾,坚持实践标准的思想,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思想基础,及时实现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开辟出一条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新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学理上说,真理作为认识的结果,并不具有将自身与客观对象原型加以对照检验的能动性,而客观对象也不能将真理性认识成果同自身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对照检验。实践作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既可以揭示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使客观存在的本质和规律转化为主体的主观观念,又可以将既已取得的认识成果同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相对照,从而评定主体的认识成果正确与否,是否达到了真理性。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坚持实践标准、解放思想的结果。实践标准的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靠邓小平亲自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勇于探索并第一次初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历史性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关于把握时代脉搏,善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规律性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思想。社会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特别是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世界政治风云变幻,使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邓小平高屋建瓴地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特点,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概括出新的思想理论。
求实创新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处处渗透在邓小平理论中,并构成了这一理论的鲜明风格。他强调要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敢于冲破旧观念和旧模式的束缚,在改革开放中敢于实验,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下转第168页)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搞改革完全是一种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胆子还是要大,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但处理具体事情要谨慎小心,及时总结经验。小错误难免,避免犯大错误。”③这是邓小平坚持和倡导的求实创新的实践精神的生动体现。
邓小平在丰富马克思主义实践方面,发挥实践的能动性、目的性思想,强调实事求是的操作维度。“求”作为实践的同义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具体表现,无疑具有不同的操作维度。承认和强调实事求是的操作维度,理所当然要借助于实践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和品格,以达到“真”的认识层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正是实事求是操作维度的哲学概括。然而,由于人们通常倾向于诉诸感性的实践,仅仅满足于获得“是”的认识层面的成果,而忽略了实践背后的价值寻求,以致在实践操作中目的与结果的顾此失彼的片面性。
为纠正这种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实事求是还应当具有一种理想的维度。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求“是”与求“真”固然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要求之一,但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是”和“真”的层面,而应当通过主体性价值的弘扬,使实事求是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境界,否则,就不能体现人们“求”的目的性,从而也不能真正体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实事求是的操作维度,无疑表现在要由实践使“改变世界”问题得以解决,而“改变世界”的实践过程及结果则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认识的目的在于解释世界,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
要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实践标准的思想。首先,要避免狭隘地理解实践标准。社会实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是历史地变化和发展着的。如果把某一方面的实践或一时一地实践加以夸大或绝对化,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正确地用实践标准来检验真理。例如,在考察某个干部时,如果仅仅是顾及某些方面的“业绩”,而忽视其整体素质,就难免会以偏概全,导致片面性。同时还应看到,实践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受到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实践本身和用实践检验真理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真理必须经过实践的多次反复检验,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
其次,要防止把实践标准与科学理论的指导对立起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或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我们要用实践标准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反对教条主义、要反对轻视科学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坚持实践标准,是为了获得科学的理论或真理,是为了更好地用科学理论来武装人,指导人们的实践。坚持用实践标准检验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把实践标准思想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广大党员干部中去。
第三,要避免把实践标准庸俗化。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把实践标准等同于“实用标准”。那种放弃长远目标和根本利益,只顾短期效益,追求急功利近的做法,那种片面地认为凡是对自己有用或有利的就是正确的观点,是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表现。坚持实践标准就是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只有在实践中被证明是符合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才是真理。我们不能以人的主观需要来判定真理,也不能把个人或小集团的行为和利益作为认识的准绳;不能只顾及个人或少数人的实践和利益,而忽视或者反对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根本利益。实践标准的思想同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实践标准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保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长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④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由于我们党坚持实践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实践标准思想内在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深入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关于实践标准的思想,对于进一步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精髓,自觉地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告诉我们:“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⑤继续坚持和运用邓小平关于实践标准的思想,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重要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2][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第258-259页、第229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