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科技园区发展现状的研究, 发现从整体上来说很多科技园区仍处于低端偏上的集群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如缺乏准确地定位,产业链条关联度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差,融资困难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园区的长期健康发展。由此提出河南省科技园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应该在很多方面进行创新,不仅集合区内外各类企业力量,而且要依靠政府支持,从而提高园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聚集;可持续发展;风险投资;创新
一、国内外科技园区总体描述
在中国,作为一种产业聚集区,科技园区的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成长性最高的一个产业。今天,中国的许多城市中,都有规模可观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软件产业园区,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们分别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药谷”和“光谷”。
河南省科技园区经过了20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拥有2个国家级科技园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个省级科技园区——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3个民营科技园区——许昌魏都科技园区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园区与基地,大大提升了省内各区域竞争力。
二、河南省科技园区整体情况总结
近20年来,河南省的高新区蓬勃发展,截止到2008年6月底,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7.52亿元,同比增长25.1%。全省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60.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4.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4%和44.8%。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2933家,在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92亿元,工业增加值23.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9%和34.4%。
这些科技园区的迅速发展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产学研及创新能力培养
技术是高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郑州高新区通过引智入区,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落户该区,同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增强了高新区的持续创新能力。许昌魏都科技园中25%的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有30家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2005年,园区技术研发投资达3100万元,占园区企业年销售收入的2.4%。如裕丰纺织长期与华东大学、河南纺织专科学校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人才聚集力强
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科技园区相仿设法创立优惠条件吸引众多技术管理人才落户园区。如许昌魏都科技园区对高级人才实行特殊待遇,对优秀本科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提供落户、社保、奖励等方法进行引进。又如郑州高新区现拥有各类科技人才近4万人,其中从业人员7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博士近200人、硕士近1000人,科技人才密度位居河南之首,是全省创业人才最密集的区域。
(三)政府助推作用巨大
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助推作用密不可分。政府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以及多方位服务。政府为科技园区的基础建设注入了大量财政资金。如洛阳市和洛龙区两级政府3年来为洛龙科技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亿元,建成了三横五纵的道路网络,同时配套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使得洛龙科技园目前已成为全省基础设施最为完备的科技工业园区。
(四)民营资本投资高科技趋势明显
近几年来,随着民营资本的涌入,民营科技园区发展迅猛,河南省内很多县市都开发了民营科技园区,如漯河、禹州、鄢陵等地的科技园区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许昌魏都科技园区中68家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计划投资34.452亿元,已完成投资21.37亿元,全部为民营资本。园区企业全部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机制,决策程序简便,企业市场意识强,项目起点高,建设速度快。
三、河南省科技园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科技园区没有准确定位,缺乏前途
不管是哪一种科技园都应正确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并在此孵化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科技园管理机构只片面地重视眼前的经济业绩,缺乏自身产业战略思考,攀比园区的企业数量以及总收入和税费增长率,盲目地追求诸如生产总值等数量指标,把绝大部分精力只用于做企业入园服务,而忽视了园区的整体目标,没有给园区以明确的定位,入园的企业就有可能失去了科技和人才核心,形不成某个特色产业,也就失去了市场,科技园区的发展也不会长久。
河南省很多县市级别的科技园的建立很多都是跟风而起,如襄城县、渑池县等地的民营科技园区,地理位置偏僻,周边缺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园区内企业很少有高科技的依托。如2005年被河南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民营科技园区”的渑池县天坛镇,由于只局限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制造,缺乏内在高科技技术和管理核心,企业研发机构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差,对环境的污染又非常严重。显而易见,这样的矿产资源加工区是不能定位为科技园区的,长久发展趋势不够乐观。
(二)产业链关联度差,聚集力不强
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产业链就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所存在的技术经济关联的关系。在科技园区中,产业聚集的结果会使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从而能够发挥产业关联和支撑的聚集优势。因此,科技园区往往依据特定的产业链条,促成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反馈信息,实现区内产业合作与发展。
河南省内很多科技园区内的诸多企业,有些位于某个产业链条上,而有些则与园区内的主导产业不相关,存在关联度差的问题;有些产业链条较短,直接把资源加工成消费品,企业辐射面太窄,加大了企业运营风险。虽然园区内企业数目比较多,但是难以形成产业链,企业在选择进入园区时,不能从产业链的角度选择,进入园区后不能节省成本也不能形成学习效应,企业间的聚集力较弱。
如郑州高新区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也就是4个产业链条,每个产业链条都要打造完善,将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从其中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来看,入园的企业有种业公司,还有只要公司,这两个产业没有明显关联。再来看园内代表性企业,如成立于2001年的河南农科院粮作所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农作物遗产育种研究,研究出来的高新技术新品种,直接就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生产出粮食投入市场,这样的产业链显得太短,农产品附加值太少,涉及的上下游企业数目太少,很难形成核心聚集力量。总体来看,这些以自然资源、农产品为开发基础的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加工,难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将影响到来自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援助,限制了产业集群的速度和质量。
(三)园区建设重复,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而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应该要有不同于一般工业的许多方面,无论从企业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还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目标,即隐藏于技术层面背后的——制度创新。河南省的很多科技园区由于重复建设、宏观管理繁琐、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